本报讯 (融媒体记者庄黎虹 王金植 张晓明)昨日,“悬丝偶艺 指掌乾坤”林文荣传统提线木偶艺术展暨收徒拜师仪式在泉州市区通政巷4号苏廷玉故居举行,海峡两岸12名弟子以传统拜师礼仪,完成多年夙愿——正式继承衣钵,实现泉州提线木偶门第传承。
这12名弟子分别来自台北、金门、北京、深圳、石狮等地,年龄从27岁跨越至56岁。其中,金门傀儡戏剧团蔡远进年岁最长,他年幼时便非常喜欢木偶艺术,跟父亲学习过提线木偶。在从业余爱好向专业“进阶”的过程中,他愈发感到提线木偶技艺在金门传承发展的短板,经过辗转联系,2008年来到泉州跟随林文荣学习。受无私赐教,其技艺不断精进,成为金门名声在外的提线木偶演员。他说,中国人自古尊师重道,而拜师礼是开启师徒关系的重要见证。“今日拜了师,真正师出泉州提线木偶了,十分自豪。”
根植于泉州的提线木偶戏古称“悬丝傀儡”,民间俗称嘉礼,数百年来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演出规制和700余出传统剧目。由于代代传承不辍,与我国多数传统木偶戏相比,技巧表演难度高,一般系有16条以上,有的甚至多达30余条纤细悬丝,线条繁多,操弄复杂。2006年,泉州提线木偶戏入选首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出生于1948年的泉州人林文荣乃中国著名提线木偶表演艺术家,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他精通传统提线木偶各行当的表演、唱念技艺以及提线木偶的组装制作,从业生涯屡获专业大奖,多次晋京献演,并赴法国、瑞士、德国等国家和地区演出,深受中外专家和观众赞誉。
台湾台北市的弟子郭建甫喜不自禁。他说,海峡两岸同宗同文同根同源,台湾的木偶戏源于福建,当地叫傀儡戏。随着时间的推移,傀儡戏在台湾流于形式,对表演技巧、艺术内涵并不讲究,与泉州差距越来越大。他素来神往泉州提线木偶,“今日拜师,实为荣幸”。
当日上午的拜师仪式很传统。大厅上摆着香案,桌上摆放着相公爷,林文荣正坐于案桌左侧设的席位上,接受徒弟们施拜师礼。经订立拜师帖、敬茶等环节,师徒之谊正式结下。
林文荣欣喜地说,徒弟们来自海峡两岸,钟情传承中华文化,他定会毫无保留地传授,将传统文化更好地发扬下去,让木偶艺术开枝散叶,代代薪火相传。
当日下午,师徒同台表演,向观众献上一场精彩绝伦的艺术盛宴。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