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过后,芥菜开始抽薹,叶子渐老,或许还会长虫,一年中属于它的高光时期就要过去了,只待开花结籽,它就基本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芥菜是闽南人最为熟悉不过的一种绿叶蔬菜,尤其在冬季,更是餐桌上的常客。芥菜对土壤、气候的要求不太挑,在闽南的沿海、高山都好栽种,人们习惯在秋冬之际栽种,一个多月后就可采摘食用。当大多数本地的叶菜扛不住寒冷的时候,只有芥菜越发的浓绿而水灵,并且因为少虫害不用打药,可以说是一种非常友好的叶菜。
芥菜可炒、可做汤、可腌制、可晒干,这指的是叶,当然也有喜欢食用其叶梗的,同样的食用方法,只是去叶留梗而已。猪油炒芥菜,是早年间的美味。有人喜欢在炒芥菜里加上虾皮,不过虾皮得煸过的才好,咸香而有点嚼劲,与具有较粗纤维的芥菜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尤其是经过自然霜冻的芥菜,因为自身淀粉转化成糖分的缘故,味道更为鲜甜。有方外的友人引种了江苏来的品种,俗称雪里蕻,我才知道原来竟然是芥菜的一个变种。他栽种的地方在山上,水足土肥,气温也比平地上要低,种出来的菜比本地种要矮小些,但是分外香甜。而且还有一种吃法让我们觉得新鲜的,刚采的雪里蕻要腌制过再炒,现腌现炒现吃,却也别有风味。当然,以类似于腌咸菜的方法腌制后留待一段时间食用,也是雪里蕻的一大特质。
但是我最喜欢的还是芥菜咸饭。闽南人做咸饭的配料丰富得很,撇开荤的不说,蔬菜类的芋头、土豆、白萝卜、胡萝卜、高丽菜、慈姑、冬笋等等皆可为伍。芥菜的味道并不突出,而且芥菜咸饭里的芥菜不再碧绿而是褐黄的,卖相一点也不诱人,但是饭里却有特殊的味道,说不清楚,只能靠个人的嗅觉和味觉去体会。芥菜特别的味道不仅仅在于叶子,它的芯也令很多人喜爱。据说川渝一带有芥菜的品种叫“冲菜”,因其炒后的味道很冲,能呛鼻子。殊不知本地芥菜芯就是一种“冲菜”。取芥菜抽薹的嫩芯洗净切段,放入无油无水的锅内炒至断生,再放盐炒熟,装碗。旧时用纸,现在用保鲜膜封碗口,放置一段时间后打开,一股浓烈的气味便冲进鼻腔,食之则有辣味。所以也有人叫这道菜“芥辣”。许多年前我妈曾做过,回想起来已经很长时间不曾吃了。
芥菜去其叶留其茎,就是闽南人喜欢的俗称“菜仁”的部位。去皮切片,油炒爽滑煮汤软嫩略带微微冲味,食之令人难忘,特别是煮火锅时,既是美味食材,又是一味非常特殊的汤料。对于我而言,每次吃汤煮“菜仁”时心中总有无限怀念。这是外婆在世时最喜欢的一道素菜,妈妈总是让我把火锅里煮好的“菜仁”夹给她。可惜的是,这种不多的机会很快就成诀别,往后的遗憾频频化作梦里幽思。
春天来了,新芽出土,又将有一片盎然景象。田野里剩下的芥菜开花了,它们要留下下一季的种子,为了下一个冬天,只此青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