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看到一部短剧,说会做饭的男人是可以加分的。后来在一篇文章中也看到类似的评论,说喜欢吃的人对生活不会太随意。前者我把它当做一个笑话,后者却觉得有几分道理。我虽达不到一个美食家的标准,但如果要说吃货,我算是彻彻底底的一枚。
在老家的时候,厨房是属于母亲的一方天地。从小到大,几乎每一顿饭食都是母亲做的。那时候的母亲善于把产自家中地里的粮食和蔬菜变成各种美味佳肴。在我的眼里,母亲既像一位魔术师,又像一位没有经过认证的大厨。经常看母亲做饭,耳濡目染之下,我也看出了一些做菜的门道,比如什么时候放盐,什么样的食材要怎么处理才好。在未考取大学之前,我便给自己定了个小目标,就是将来要当一名厨师。后来,虽然我没能如愿当成厨师,但小时候的念想却一直影响着我。
开始工作后,我有了自己的厨房。最开始的时候,我其实并不喜欢做饭,更多的是出于无奈。由于所在单位的位置有点偏僻,如果不在食堂用餐,就只能自己回家做饭。当时的交通也不太发达,苦于出行不便,我只能选择自己下厨做饭。一切从零开始,我便买进了电饭煲、电磁炉、电压力锅、锅碗瓢盆等各式做饭工具。淘米下锅,炒菜烧肉,从此以后,我的厨房里亦有了烟火气。
“民以食为天”,吃饱了才有力气干活。凭着在老家偶尔做饭的经历,我开始了漫长的探索。做饭是一门艺术,淡了没味道,咸了没法吃;火小了煮不熟,火大了又容易烧焦。这就好比生活,好比手头上的工作,过度热情或过分冷淡都是不行的。刚开始的时候,家里只有我一个人,通常做饭就只做两菜一汤,因为煮多了费时费力,又容易造成浪费。平时,我还会尝试做一些老家的美食,聊以慰藉浓浓的乡愁。
想来在家里做饭,其实也有不少好处的。一是自己想吃什么煮什么。二是吃得健康。后来成家立业了,家里的厨房依旧被我一个人“霸占”。每天粗茶淡饭,却吃得很踏实,也是从这时候开始,我会根据食谱上的步骤去做菜,会按照网络上的教学视频去完成一道新的美食。但有一点没变,就是每隔一段时间,我会给孩子们做一道家乡的美食。
不知不觉,我已走进厨房做了二十年的饭菜。厨房,不仅喂饱了我的胃,也成了我的精神家园。我爱厨房,那里是我的另一个“创作”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