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女性活跃在经济建设、基层工作、公益服务等各领域。(胡月红 黄良萍 杨小玲 杨婷霞 蔡君仪 摄)
春风十里,芳华如你。今天是第114个“三八”国际妇女节。多年来,泉州市各级妇联组织用心当好“娘家人”,全市各行各业战线上的广大妇女肩负“半边天”重任,在各自岗位上贡献巾帼之力,共同书写精彩故事。
妇女既是经济建设的主力军,又是促进社会和谐、维护稳定的重要力量。泉州市妇联大力实施巾帼心向党引领行动、巾帼建功系列行动、家庭服务巾帼行动、巾帼维权暖心行动、妇联改革破难行动,出台支持妇女创业就业、金融纾困帮扶措施,为妇女创业提供资金支持,激发妇女创业创新能力。通过不断深化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提升家庭幸福指数,持续提升妇女维权阵地建设水平,常态化开展婚姻家庭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工作,增强妇女的安全感和幸福感。
各级妇联组织在改革创新中涌现出一批各具特色的工作品牌,提升为妇女服务的环境和水平。鲤城区构建形成“区—街道—社区—街巷”妇联组织网络,打通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最后一米”;丰泽区培育“同心圆”家庭综合服务中心项目,采用“个人—家庭—社区”多维度提供服务,满足妇女儿童及家庭的多元化需求;洛江区创新提升“22335”家事调解工作模式,实现调解“小网格”夯实平安“大和谐”;泉港区成立家教指导服务中心(驿站),形成“政府+社区+学校+社会力量”格局,提供全方位指导服务;晋江市探索在“三新”领域建设“近邻娘家”、34个不同领域妇联特色项目,并促进“围头新娘”两岸姻亲交流融合;石狮市深化“138”镇级妇联区域化项目机制,试点建立4个“咱厝边”家庭服务中心,有效融入服务基层治理;南安市成立全省首个县级女科技工作者协会,实施女企业家素质提升行动,引领女性人才服务经济发展;惠安县连续5年将惠女调解室建设纳入为民办实事项目,调解成功率达98%;安溪县整合乡村祖厝等资源创建一批家风家教学堂,全域推进“茶乡好家风”创建;永春县率先开展“美丽庭院”创建工作,培育“美丽庭院+”发展模式,以庭院“小美”聚合乡村“大美”;德化县打造巾帼众创空间,实施女陶瓷大师“名师带徒”计划,打造妇女发展基地,带动妇女就业创业;泉州开发区以点带面推进妇联基层组织建设,持续提升园区妇联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台商投资区发挥“闽台妇女合作发展基地”作用,促进两岸妇女融合发展。
多举措、多渠道的保障和支持,让妇女更广泛地参与决策和管理,市级“两代表一委员”中女性占比均有所提升,市县两级领导班子女干部配备率保持稳定,村“两委”中女性成员占比较之上一届明显提高,企业董事会、监事会中女性比重增幅明显。妇女平等依法行使民主权利、平等参与经济社会发展、平等享有改革成果达到历史新高度。
全市妇女凝心聚力、奋力进取,传承弘扬、创新发展“晋江经验”,发扬爱拼敢赢的精神,涌现出一大批优秀女性和女性集体,这些优秀的女性和以女性为主体的先进集体,同奋斗在各条战线的妇女一起,以不让须眉的巾帼之志,书写着巾帼华章。
□融媒体记者 张君琳 通讯员 颜霜飞
(相关报道见第十八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