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黑夜与白昼正在马不停蹄地交替,我们也奔波在一条没有尽头的征途上。
童年就像姑姑家后山的那条清澈见底的溪流,日日夜夜不停地奔向大海,整日哼唱着欢快的歌曲。溪流里的小鱼儿在圆圆润润的鹅卵石堆里捉迷藏,而调皮的我总会故意把它们藏身的石头掀开,笑嘻嘻地看着它们慌乱急促地寻找下一个藏身之地。小溪并不深,只能没到我的膝盖,因此大人们允许我去那儿玩耍,其实是为了减少我制造的麻烦。
那时的我是多么调皮捣蛋,常常会惹得街坊邻居来向我的祖母投诉,要么是我爬到谁家老房子的屋顶上,要么是我带着谁家的孩子去爬树摘果子。那时候的小村庄还是泥土房和石头房居多,楼层不高,像我这种顽皮的孩子会经常“光顾”它们。还有那些到处都是的龙眼树和芒果树,一到季节,黄灿灿的果子就会挂满枝头,引得一群小孩趁着大人们不注意,一溜烟地爬上树摘果子。满载而归时,大孩子会分果子给年纪小的孩子,大家欢声笑语,好不热闹。
转眼间我到了十五六岁,有些繁重的学业开始压在了我的身上,我便好久没有去看那些老房子,电子产品也取代了那些所剩无几的果树,成了我的常伴好友,为此,我还戴上了一副厚重的眼镜。父亲常常说:“天天捧着那部手机,眼睛都不要了。”每当这时候,我就会悻悻地收起手机。后来,整个初中阶段,我都沉迷于电子小说不能自拔,这带来的最大影响便是我的数学成绩从来没及格过。
浑浑噩噩的日子在我上了大学之后被推翻了。当我远离家乡,来到一个陌生的城市,慌张与迷茫充满我的脑子,连玩手机都不想了。要如何面对社交问题?要如何克服孤单?还有那个常常听到的“毕业即失业”的话题,都在无形中困扰着我,一系列层出不穷的难题,打得我措手不及,人也随之开始变得焦虑起来。
直到一位老师在课堂上提出了大学生焦虑的话题,这简直像是沙漠中珍贵的水,救了濒临绝望的我。她说:“不必纠结于社交关系,有那闲着的时间,不妨去学一些实用的技能,考一些必要的证书,不要整天胡思乱想,找点事做,不要精神内耗。”
云开雾散,柔和的阳光洒在我身上。一条条计划,一个个目标,开始在我心里接二连三地浮现,由此也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我明白了许多事要顺其自然,要用从容的态度去面对。正如有些人看似拥有成功与喜悦,却在孤寂清醒地独守,也唯有孤独能让人认清自我,就像是在暴风雨里找到了一处避风港。
当初无忧无虑的小女孩成长为成熟内敛的少女,我想,更应该保持着“身处井隅,心向璀璨”的态度,要一直记得重要的是最终我们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当落下的种子在土里吸收了养分,开始发芽,破土,才能长成一棵参天大树,愿我们都能够成为参天大树。
(作者系泉州工艺美术职业学院2022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