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21
星期二
当前报纸名称:泉州晚报

孩子高热不退 警惕腺病毒感染

日期:03-07
字号:
版面:第13版:健 康       上一篇    下一篇

腺病毒感染尚无明确特效药物,也暂无相关疫苗,预防仍是重中之重。(CFP 图)

近日,不少妈妈在社交平台发帖称,孩子躲过了甲流、乙流、支原体,最后在腺病毒这儿遭了殃,并称之为新一代“毒王”。腺病毒是什么,如何预防和治疗?记者采访了泉州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医师郑敬阳,一起来听听他如何解答。□融媒体记者 张沼婢

腺病毒感染者有所增多 多数症状较轻

近日,6岁的女童云云(化名)反复高热不退,伴有咽痛,在家吃了快一瓶“美林”还不见好转,随后又加用了奥司他韦、阿奇霉素等药物,云云的高热仍未缓解,还逐渐出现咳嗽、眼睛发红并疼痛、整天昏昏欲睡的症状。

云云妈妈赶紧连夜带着孩子到泉州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医院儿科急诊。接诊医生结合临床症状和近期的流行病学,考虑可能感染腺病毒,经完善检查,云云的腺病毒核酸检测呈阳性,证实了医生的判断。经过治疗,孩子症状得到缓解,云云妈妈的心这才踏实了下来。

近期,医院儿科接诊了不少高热不退的孩子,诊断多是腺病毒感染,有比较严重的患儿还被送进了医院的ICU救治。腺病毒是一种常见的儿童呼吸道疾病病原体,有一定的传染性,其主要通过飞沫、接触和粪口传播,尤其是在封闭、拥挤、潮湿的环境中。

这种病毒的感染潜伏期平均为3—8天,感染者多见于5岁以下儿童,其中6个月至2岁的婴幼儿更易感染,部分患儿临床表现重,肺外并发症多,重症病例易遗留慢性气道和肺疾病,是造成婴幼儿肺炎死亡和致残的重要原因之一,需要高度关注。

郑敬阳告诉记者,实际上每年的秋冬季都属于腺病毒的高发期。近期医院的儿科腺病毒感染病例有所增多,多为3型,症状相对较轻,仅有部分患儿为7型腺病毒感染,病情较重。

可对症治疗 且多数呈自限性

郑敬阳介绍,当孩子感染腺病毒之后,最重要的是要密切观察病情的变化。

腺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多为自限性,如果是轻症的话,儿童体内会慢慢产生抗体把病毒杀灭,经过7—11天,儿童的体温便会逐步恢复正常。如出现持续高热、气促、呼吸困难、精神不好等症状,则建议住院治疗,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积极配合医生治疗。

“腺病毒传播途径包括飞沫传播、接触传播、粪口传播。目前尚无可供使用的腺病毒疫苗,所以加强个人防护是预防腺病毒感染的重要手段。”郑敬阳提醒,腺病毒感染一般属于自限性疾病,如果没有感染到下呼吸道,免疫力正常的患儿病程在7天左右可以自愈,可以对症治疗观察。

当孩子反复高热,可以进行物理降温,服用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退热;同时孩子高热容易出汗,要及时补充水分或口服补液盐,以防脱水。如果伴有鼻塞症状时,用生理盐水冲洗鼻腔;出现咳嗽时,可进行雾化等。婴幼儿因免疫系统发育不成熟,容易出现重症感染。

如孩子有3天以上持续高热、剧烈咳嗽、气促、精神反应差、精神萎靡、面色发灰、持续喘息等症状,或者是早产儿及小于3个月以下婴幼儿、合并基础疾病包括慢性心肺疾病、移植后或免疫功能低下、营养不良、神经发育障碍和肌肉病变等患儿,应及时就医治疗。

并非新病毒 无需过于恐慌

腺病毒感染尚无明确特效药物,也暂无相关疫苗,预防仍是重中之重。由于重症腺病毒主要感染人群为小年龄组宝宝,因此,郑敬阳提醒家长需注意从以下几点进行预防:

1.注意手卫生,勤用流动水、肥皂水洗手;大人外出回来时需要洗手后再抱宝宝。

2.避免用不干净的手去触摸或亲吻宝宝的眼、鼻、口。

3.避免与他人共用餐具、水杯及其他贴身物品。

4.避免去人群密集的场所,必须前往时需戴好口罩;大人咳嗽和打喷嚏需要捂住口鼻,不要对着宝宝。

5.尽量不去人多拥挤的公共泳池游泳,特别是2岁以下婴幼儿。

6.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多注意休息,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自身免疫力。

7.如果身边有腺病毒感染患儿,要注意隔离工作,同时可以使用含氯消毒制剂或加热方法来消除环境物体表面及器具的污染。腺病毒对酒精、乙醚及其他许多常用消毒剂不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