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随着债市暴涨,各界传出了“警惕长债回调”的声音。然而,根据记者对多家买方、卖方自营机构的采访发现,机构的行动却很诚实,一如它们对“债牛持续”的全年判断,加仓或区间交易的动能不减。
市场担心今年将再发行1万亿元特别国债的消息扰动债市。但由于在多数机构看来这一政策力度较为克制,债市并未受到影响,10年期、30年期国债活跃券价格继续上行,收益率分别下行3.5BP(基点)、0.25BP至2.325%、2.4725%。
此前,在大量买盘的推动下,10年期国债收益率已步入2.3%区间,30年期国债更罕见地成了全市场明星。
万亿特别国债未造成
供给冲击担忧
去年四季度,在特殊再融资债券发行放量、增发1万亿元国债的影响下,供给冲击的担忧一度导致债市大幅回调,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一度从当时2.5%附近的低点冲至2.7%以上。但今年以来,随着降息等政策落地,外加经济数据仍待改善,债市的担忧被一扫而空,10年期国债收益率触及2.3%被机构认为唾手可得。
2月20日,5年期以上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下调幅度超预期,当时1年期国债收益率单周下行16BP至1.77%,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下行3BP至2.40%,中金公司预计有望进一步触及2.3%,未来政策宽松的空间仍存。2月26日,10年期国债收益率进一步降至2.374%,步入2.3%区间。
尽管此次两会宣布将持续发行特别国债,但并未造成类似此前的供给冲击担忧,因为政策基本已被预期消化,多数国际投行上周就发布报告称,特别国债的发行有望延续。
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长、广开首席产业研究院院长连平对记者表示,“连续几年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值得关注。超长期特别国债通常指财政部发行的期限大于10年(最长可达30年或50年)、具有特殊目的及用途、不计入赤字的国债。
长债逼空行情仍在持续
目前,主流机构对于债市的前景仍然乐观,经济数据有待复苏是主因。
最新数据显示,2月制造业PMI为49.1%,低于荣枯线,显示制造业景气度偏弱。最受关注的房地产数据仍有待回升。此外,本周将公布2月通胀和社融数据,机构预计2月通胀数据可能偏弱。
“前段时间长债涨疯了,因为之前太狂热,最近有机构警示风险也不奇怪。上周和各大机构交流下来,发现大家情绪都很好,至少5—6月美联储降息落地前,都还能炒作降息预期。”上述债券交易员告诉记者。也有券商策略建议调整交易长端债券,把握区间波段的机会。各界对于30年期国债收益率未来两年大概率下行的预期较为确定。
相对而言,求稳的理财子公司可能对长债的前景稍偏保守。南银理财研究部负责人王强松对记者表示,上周机构行为方面释放两个信号:其一是交易类资金对债市出现分歧,上周券商二级净卖出约1800亿元并压久期,显示对债市的担忧;而基金仍是大幅净买入,对7—10年期利率债买入约475亿元;其二是理财和其他产品买入长债及超长债超160亿元,这两类资金并非长债交易的活跃力量,介入长债时点多在利率的低位,故对当前债市要多一份谨慎。
总体而言,在他看来,2.35%的10年国债可能提前定价降息和经济衰退的预期,债市的增量利好有限;交易资金对长债出现分歧,且不擅长交易的资管产品也追逐长债,长债的边际买盘有限,建议对于债市的技术面调整多一份警惕,长债和超长债调整的概率增加,“建议等待调整之后的机会,10年期国债可在利率高于2.45%后介入。”王强松称。(一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