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融媒体记者苏凯芳 陈明华)今年的3月3日是第25个全国爱耳日,主题为“科技助听,共享美好生活”。日常生活中,老年人常常因听力受损而遭遇各种困扰,不少老年人更是出现焦虑、抑郁、猜疑、性格偏激等问题。那该如何保护我们的听力?
研究显示,听损患者患心血管疾病、跌倒以及糖尿病的风险是正常人的3倍。听力损失导致的交流困难会使得社会情感得不到满足,例如自信的丧失、人际交往的缺失等,造成整体生活质量下降,会加速阿尔茨海默病的进展。
泉州市第一医院耳鼻喉科主任廖军介绍,老年性耳聋是由于听觉系统的退行性病变引起的自然听力损失,一般40岁开始出现症状,60—70岁老人听力减退者占30%—40%。“上了年纪就会耳聋的想法是错误的,忽视影响听力的危险因素、延误治疗时机,只会使得听力损害程度进一步恶化。”
老年性耳聋是一种复杂的多因素疾病,出现的年龄与发展速度因人而异,与遗传及整个生命过程中经历的各种有害因素有关。廖军指出,面对老年性耳聋,预防重于治疗,有些老年人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导致血管狭窄,内耳供血不足,听力就会逐渐受损。
“一旦发生老年性耳聋,只有借助人工助听装置才能让他们重回有声世界。”廖军提醒,佩戴助听器如佩戴眼镜一样,需听从验配师的验配,达到最佳适配状态;切勿相信部分商家的宣传广告自行购买佩戴,这样反而可能因调试不当,进一步损害患者的听力;佩戴助听器后,也需要定期复查听力,根据听力变化情况由专业的助听器验配师调试助听器。
其实,很多人的听力受损与日常的不良习惯有直接关系。医生提醒,做好自己听力健康第一责任人,应注意以下护耳小知识。
首先,要远离噪声和持续高强音,KTV、鞭炮等声音过大可能会对内耳造成损伤,尽量避免长时间处于噪声环境中,避免长时间使用耳机等设备。其次,要戒掉经常掏耳朵的坏习惯,耵聍干燥后会随着人们说话、吞咽等动作自己掉出来,如果堵塞外耳道,影响听力时,最好找医生掏耳朵,并对外耳道进行冲洗。再者,洗澡、游泳时防止呛水,泳池里的脏水很容易通过咽鼓管进入中耳,如果当时身体抵抗力差,比如感冒,就很容易患中耳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