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城似锦,邀您来创”“以城市最高礼遇、最大诚意致敬人才”,这是2023年以来,泉州向海内外各类人才发出的盛情邀约。
近年来,泉州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市战略,牢固树立“人才首位”理念,把“引才聚才”列为市委重点行动专项,设立全省首个设区市人才节,以求贤若渴、惜才如金的姿态,奏响了新时代人才强市“最强音”。
真情实意、真金白银、真招实策,泉州吸引了越来越多“千里马”心驰神往选择于此、扎根于此、奋斗于此。仅2023年,全市新引聚各类人才10.8万,其中入选省级以上人才计划(项目)447人次、市高层次人才2775人,人才增量创历年新高。《福建泉州打造聚才引才“强磁场”》作为唯一人才工作案例,入选中宣部《中国式现代化面对面》辅导读本。
□融媒体记者 吴宗宝
通讯员 李霖颖
以十足诚意礼遇人才
作为全省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泉州不仅是建设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的主战场,也是谱写新发展阶段新福建建设“人才篇”的主阵地之一,始终把人才工作放在最优先的位置,让人才与城市“双向奔赴”“互相成就”。
把时间轴拨回到2023年。泉州成立了由市委领导挂帅,市直相关部门及县(市、区)参与的工作专班,以“泉城似锦·邀您来创”为主题,精心策划生成1场开幕式、13场市级配套活动、38场县级配套活动,全省首个地市级“人才节”隆重举办。
在开幕式上,市委发出号召,希望以节为媒、与才结缘,聚天下英才,汇四海栋梁,共赴一场人才与城市“双向奔赴”的时代之约。
以优质平台招引人才
“让人才成就泉州,让泉州成就人才”,是泉州努力营造识才、爱才、敬才、用才良好环境的高度概括。近年来,泉州坚持用优质平台吸引、留住人才,让人才有用武之地、无后顾之忧。
聚焦产才融合,泉州精选10个百万年薪岗位、100个50万年薪岗位和3000多个其他优质岗位,涵盖纺织鞋服、石油化工、机械装备、教育科研、医疗卫生等领域,面向全球发布招贤令。
围绕高端智力嫁接,泉州举办国家高层次人才服务行——走进泉州,邀请纺织鞋服、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领域的13位国家高层次人才齐聚泉州,深入基层企事业单位,帮助科研联合攻关、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
不止于此,泉州还举办产学研金对接峰会,成功签约24个人才合作项目,金额达140多亿元,涉及科创、科研平台、科技金融、产研合作、校企合作项目等方向领域;组织青年人才专场研学、“智创泉州”集训营、“聚侨引智”人才沙龙、百校千企万岗系列活动等,全方位推介展示泉州人才创新创业环境,扩大城市知名度和美誉度。
以真金白银集聚人才
以国际视野“抢滩布阵”,在激烈竞争中赢得主动。泉州聚焦提升城市引才竞争“性价比”,持续完善“1+1+3+N”政策体系,破解人才政策“重普惠、轻特惠”“重刚性、轻柔性”等问题。
在人才节开幕式上,泉州着眼储备一支高技能人才大军,重磅发布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15条”,“真金白银”培育支撑泉州制造的技能力量,力争到2025年全市技能人才规模超过115万人,培养100名技能领军人才,建设100个技能大师工作室,推动100万人实现学历技能素质提升。
与此同时,泉州发起设立总规模10亿元的创业天使直投基金,重点支持国内外优秀人才科研团队成果转化、高层次创业竞赛项目孵化及优秀大学生创新创业,持续探索畅通“政产学研金”一体的科创生态链。
2024年泉州市民营经济发展大会上,泉州在“涌泉”行动20条的基础上,升级加码青年人才集聚支持政策,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青年人才集聚引领支撑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推出青年人才“新八条”,吸引和集聚海内外青年人才投身泉州高质量发展,为勇当新时代民营经济强省战略主力军提供坚实人才支持。
以城市之名致敬人才
20位海内外高层次人才为泉州人才节“打call”代言,选树、表彰一批人才工作先进典型,“人才·泉动力”主题摄影展,在全城地标建筑上演“泉心爱才”城市灯光秀……泉州,把城市与人才的浪漫,“刻”在了一座座地标建筑上,从每一个细节上,营造尊才爱才敬才浓厚氛围。
泉州还发布全省首个“人才之家”宣传片《暖心家园》,集中展示137个市、县“人才之家”建设成效,常态化开展人才寻访、企智交流、项目路演、公益沙龙等活动,打造专属人才社群和30分钟半径的服务圈。
据统计,首届人才节期间,“声、屏、报、网、端”等国家、省级、市级主流媒体,全程深入报道人才节活动,阅读量达1.2亿人次,“福建泉州首届人才节开启”“福建一城市公布百万年薪岗位”等微博相关话题阅读量超3300万,最高位列新浪微博热搜同城榜第一位。
当前,泉州正大拼经济、大抓发展,奋力建设21世纪“海丝名城”,在实施新时代民营经济强省战略中走前头、作表率,比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人才、渴望人才。高层次人才纷纷表示,“将选择泉州、扎根泉州,传承弘扬、创新发展‘晋江经验’,共唱爱拼敢赢之歌、共筑事业腾飞港湾,用泉州的未来成就自己的梦想,主动投身加快建设21世纪‘海丝名城’,集智聚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泉州实践。”
图片除署名外,均由市委组织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