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22
星期三
当前报纸名称:泉州晚报

记住的意义

日期:03-05
字号:
版面:第11版:清源/新悦读       上一篇    下一篇

《文化失忆》 (澳)克莱夫·詹姆斯 著 丁骏 张楠 盛韵 冯洁音 译 北京日报出版社

“如果不能记住所有的事情,我们至少应该知道自己忘记了什么。”记住,总有记住的道理;忘记,也能找到忘记的理由。但是,我们却倾向于选择记住,因为记住能让我们清醒和沉稳。

作为一部“写在时间边缘的笔记”,克莱夫·詹姆斯的《文化失忆》酝酿时间长达40年,全书起笔阿赫玛托娃,落笔茨威格,包含百篇历史人物评论,涵盖20世纪的文学家、艺术家、政治家、哲学家、批评家等,可视其为“关于20世纪的历史人物辞典”“介绍自由人文主义传统独出机杼的核心纲要”。《文化失忆》试图捕捉“一场盛大对话的边角”,并且告诫人们:使文明称其为文明的人文主义,若要在新世纪得以永续留存,继承者们不能放弃对过去的记忆,我们要构筑起能够抵抗文化失忆的牢固屏障。

《文化失忆》描绘了一幅幅堪称经典的浓缩式“图景”,这些“图景”中无不充满人类身影,饱含数不清的经验教训。整个20世纪在人类历史仅仅只是沧海一粟,却呈现出了别具特色的生命轨迹,隐藏着某种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特殊性意义。但是即便如此,人类似乎天生就是矛盾集合体,目之所及和步之所向总朝向前方,一刻不停、马不停蹄地追求属于“诗和远方”,也就不屑于花太多时间精力回过头进行反省深思,逐渐演变成为人类集体性通病,集体性失忆终于成为一件可怕残忍的事情,任由战争与和平、创造与破坏、灾难与信仰、文明与暴力交替上演。

克莱夫·詹姆斯呼吁:“我们保持思考是因为一种感觉,如果可以,我们要留住那份纯粹的感觉,如果我们丢失了它,就要把它找寻回来。”

从一个旧的世纪步入一个新的纪元,我们会发现,“旧”并不全部意味着陈旧、过时和落伍,“新”也不完全代表蓬勃、积极和向上,关键还得看我们是否具备批判格局、理性思维和前瞻视野。但有一点却是不容争辩的,就是人类不该揭了伤疤忘了疼,更不该再度任性而为、重蹈覆辙。人类需要以更清晰的底线思维来应对各种层出不穷的艰难挑战,需要重新思考生存的意义及文化的价值。那就让文化失忆从此进入历史故纸堆吧,积极向上的文化追求成为人们的普遍共识,这势必会成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人类历史大事件。

《文化失忆》唤醒人们,记住该记住的记忆,留住该留住的文化,过去的文化记忆不能遗失葬送在我们手里。这是我们认识了克莱夫·詹姆斯和阅读了《文化失忆》之后,心甘情愿选择记住的贴切而稳妥的温暖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