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26
星期日
当前报纸名称:泉州晚报

香港男子被骗2亿港元

日期:02-29
字号:
版面:第15版:综合新闻       上一篇    下一篇

(CFP供图)

参加多人视频会议,结果只有自己是真人。这事听上去似乎匪夷所思,却真实地发生了。近期,香港警方披露了一起AI“多人换脸”诈骗案,涉案金额高达2亿港元(折合人民币近1.84亿元)。

□央视 晚宗

AI“多人换脸”模仿公司高层行骗

据报道,在这起案件中,一家跨国公司香港分部的职员受邀参加总部首席财务官发起的“多人视频会议”,并按照要求先后转账多次,将2亿港元分别转账15次,到了5个本地银行账户内。

其后,该职员向总部查询才知道受骗。警方调查得知,这起案件中所谓的视频会议中只有受害人一个人是“真人”,其他“参会人员”都是经过“AI换脸”后的诈骗人员。

据媒体报道,诈骗分子是利用了人工智能的深度伪造技术,从国外视听网站YouTube上下载了视频,模仿了公司高层人员的声音再对受害者发出行动指示,最终成功行骗。

由于AI形象在讲话时被人打断或提问容易漏出破绽,在视频过程中,嫌疑人曾要求受害者做简短的自我介绍,随后便没有其他口头互动交流,在用借口完结对话之后,嫌疑人将沟通转移到线上即时通讯软件上进行。

网上流传其他AI换脸行骗视频

据悉,除了此次香港AI“多人换脸”视频诈骗案,香港近期还出现了其他AI换脸行骗隐患。

媒体1月24日报道称,网上出现以人工智能(AI)伪造的电视节目片段,冒称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向市民推介一项投资计划。在网上出现以AI伪造的短片中,可以看到“AI李家超”现身推介一项“高回报的投资计划”。

1月24日晚,香港特区政府发布新闻公报称,特区政府发言人呼吁市民必须提高警惕,切勿误信网上以AI伪造的电视节目片段,节目内容均冒称行政长官向市民推介一项投资计划。特区政府严正澄清,影片全属伪造,行政长官从未作出相关言论,并强烈谴责不法之徒假冒行政长官向市民诈骗。

香港科技罪案同比增长53%

根据中国香港警方最新数据,去年1月至11月,香港科技罪案激增至近3.2万起,占所有罪案的四成,同比增53%,涉案金额超50亿港元,同比增72%。

其中,一电邮诈骗案涉款最高,达7820万港元。网络投资诈骗增加显著,共4703起,是前年同期的1.8倍,占总科技罪案的15%,涉及金额达30亿港元。

香港网络安全及科技罪案调查科网络安全组署理高级警司陈纯青表示,利用人工智能“深度伪造”的欺诈手法,与传统诈骗手法其实如出一辙,只是利用不同手段以取得受害人信任进行诈骗,最终目的主要是诱骗受害人将款项转账到骗徒指定户口。

他强调,虽然科技发展一日千里,市民还是要时刻保持警惕,养成防骗意识,对任何社交平台或通讯软件所收到的信息,要查证真伪,谨记在人工智能“深伪技术”下,网上已经“眼见不一定为实,有图有片亦不一定是真相”。

新闻1+1

AI“换脸换声”可能存在法律风险

法律专家表示,用AI技术为他人“换脸换声”甚至翻译成其他语言并发布视频,可能涉嫌侵权,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涉嫌侵犯著作权。例如相声、小品等都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例如网友用AI软件将相声、小品等“翻译”成其他语言,需经过著作权人授权,否则就存在侵权问题。

二是涉嫌侵犯肖像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丑化、污损,或者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伪造等方式侵害他人的肖像权。未经肖像权人同意,不得制作、使用、公开肖像权人的肖像,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三是涉嫌侵犯声音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对自然人声音的保护,参照适用肖像权保护的有关规定。也就是说,需要取得声音权人的同意,才能够使用他人的声音。

新 闻 链 接

如何预防“AI诈骗”

专家介绍“AI换脸”过程

据中国网络空间安全协会人工智能安全治理专委会专家薛智慧介绍,“AI换脸”过程主要包括,人脸识别追踪,面部特征提取,人脸变换融合,背景环境渲染,图像与音频合成等几个关键步骤。

其背后,最核心的包括为三个部分:

首先,利用深度学习算法精准地识别视频中的人脸图像,并提取出如眼睛、鼻子、嘴巴等关键面部特征。

其次,将这些特征与目标人脸图像进行匹配、替换、融合。

最后,通过背景环境渲染并添加合成后的声音,生成逼真度较高的虚假换脸视频。

辨别AI换脸有小诀窍

AI换脸这一技术的出现,导致耳听为虚,眼见也不一定为实了,那我们该如何防范呢?专家表示,其实AI人工换脸无论做得多逼真,想要识别真假还是有一些方法的。

中国计算机学会安全专业委员会数字经济与安全工作组成员方宇介绍,我们可以要求对方在视频对话的时候,在脸部的前面通过挥手的方式,去进行识别,实时伪造的视频,因为它要对这个视频进行实时的生成和处理和AI的换脸。在挥手的过程中,会造成面部的数据的干扰。挥手过程中,他所伪造的这个人脸,会产生一定的抖动或者是一些闪现,或者是一些异常的情况。

第二个就是在点对点的沟通中可以问一些只有对方知道的问题,验证对方的真实性。

避免个人生物信息泄露

专家表示,除了知晓一些辨别AI换脸诈骗的小诀窍,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提高防范意识,在日常生活中也要做好相关防范,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

首先,应该是做好日常信息安全保护,加强对人脸、声纹、指纹等生物特征数据的安全防护。另外做好个人的手机、电脑等终端设备的软硬件的安全管理。

第二,不要登录来路不明的网站,以免被病毒侵入。

第三,对可能进行声音、图像甚至视频和定位等信息采集的应用,做好授权管理。不给他人收集自己信息的机会,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让AI换脸诈骗远离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