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养了一只狗,叫“小布”,是一只温驯乖巧的金毛犬。
狗是通人性的,那些关于忠犬救主的故事如雷贯耳。但是,当我儿子有养狗的想法时,我是极力反对的。我觉得养狗得有条件,养狗,那是有钱有闲人的雅兴,或是看家护院、导盲等生活需要的。
一个初出茅庐,尚不能养活自己的小年轻去养狗,那是“泥鳅跟着鳗鱼去滑”。因为工作原因,我们夫妻俩在泉州,儿子住福州。趁着他刚刚动念,我们立马赶回家,想给他洗洗脑。
我说,报纸、电视上恶狗伤人的事没少见吧?儿子点头。
你还不到可以悠闲养狗的时候,年纪轻轻的,你得干事业呀!就你那点工资,够开销吗?你有时间照顾狗狗吗?在商品房里养狗,你能让狗狗不叫吗?养狗是否影响邻居的生活?这些你都考虑过吗?一连串的问题,一个接一个地抛给他,儿子跟小鸡啄米似频频点头。看他的态度,我觉得经过我和“风细雨般”的教诲,他应该打消了养狗的念头。
几周后的一个周末,当我们夜里回家时,发现家里居然多了一只小狗。
幸好,到了知天命之年,已经能克制自己的脾气。儿大不由爹,由他去吧!
狗狗买来的时候,差不多3个月大。儿子给它起名叫“小布”。小布一天天长大,我们每次回福州,得忍受狗狗的气味,还有那到处飞舞的狗毛。
在我们的强烈谴责和严重抗议之下,儿子终于将他房间外的内阳台装上玻璃门,把狗窝挪出去了。
儿子为小布洗澡、吹毛、剪指甲……每次都得花一个多小时。狗狗待在阳台,他怕它冷,怕它热。天冷时,为它洗澡开浴霸,把自己盖的毛毯给狗狗铺上。天热时,让狗狗一起到房间里享受空调。
我忽然想起了曾经流行的一个段子:“儿子啊!我宁愿是你家里的一条狗。”谴责那些不孝之子,自己锦衣玉食,父母在老家穷困潦倒、忍饥挨饿,连儿子家里的一只狗都不如。
我在想,当我们哪天老到需要照顾的时候,儿子是否也有这样的耐心和细心?也能这样不嫌脏和臭呢?事实上,我们见过太多家庭的悲剧,有钱养狗却没钱赡养父母,有狗住的地方,却没有父母住的地方。把爱用错地方的人,我们见的还少吗?
转眼间,小布已经一岁多了,相当于人类的14岁。站在高89厘米的笼子里,头已经顶到笼子。
这段时间,因为学习,我们要在家里待上两个月。刚回去那几天,看到我们,笼子里的小布还会站起来,摇几下尾巴,后来,看到我们没有理他,不给吃的,也没准备带它出去,就一整天都安静地趴在笼子里。
那天,我们正在吃饭,当我转头之时,发现小布正在用可怜巴巴的眼神,盯着我看。我心头一紧,怜悯之情油然而生。觉得小布挺可怜的,每天眼巴巴地等着我儿子回来,带它出去放风。早上六七点吃的早餐,要等到晚上六七点才能吃到第二餐,而且大小便也得忍到这时候。偶尔,如果我儿子有应酬,它还得等到半夜。
傍晚,儿子下班回家,打开狗狗的笼门,走到门口,带上狗链,在门外喊一声“小布”时,小布箭也似的冲出门外,然后,蹲坐在地上,摇着尾巴蹭着儿子的腿,等着给它上链,一副陶醉在幸福中的模样。
也许,狗狗的世界,我真的不懂!或许,这种生活已经成了它的一种习惯;或许,它觉得狗的日子就是这样,无所谓自由不自由。
那一刹那间,忽然就有了写写小布的冲动。儿子说,那你顺便征婚一下。“帮你征婚吗?”我问。“不,替小布征婚。”儿子说。
我脑海里忽然冒出一个念头:如果你改变不了环境,那就学会适应环境;如果你改变不了别人,那就改变自己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