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26
星期日
当前报纸名称:泉州晚报

报酬与择业

日期:02-29
字号:
版面:第14版:清源·五味斋       上一篇    下一篇

春节一过,新一届大学生毕业季就临近了,就业成了众多学生及家长的心头大事。如何看待工作报酬,用什么标准选择职业, 直接关系到职业规划和人生成长空间。

大学生小张,就曾面临这样的困惑。A公司待遇不高,但岗位与其所学自动化专业相契合,未来还有进修提升机会。B公司是业界巨头,待遇是A公司的两倍,但招聘的是售后服务岗,与他的专业不搭界。校招时,很多同学冲着B公司的名气去,不管什么岗位都行。但小张考虑再三,还是选择了A公司。三年下来,小张的专业知识得到了运用提升,成了技术好手,并当上了车间副主任。虽然现在他的待遇还是比不上在B公司的几位同学,但小张说自己找到了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这种成就感、获得感不是金钱所能衡量的。

职场新人小郭在见习期满后也面临着抉择。小郭很有灵气,见习期间业绩突出,给老总留下深刻印象,赞其为“小荷才露尖尖角”。她是有资格留在总部发展的几个新人之一。但家里人心疼她工作节奏快,压力大,三餐往往是随便应付,希望她能回老家工作。于是作为乖乖女的小郭,选择了公司设在小县城的营销点。回到家乡,每天父母能够照顾她的一日三餐,小郭养得白白胖胖的。县城巴掌大,工作倒是轻松,但营销体量毕竟有限,视野和机会也受限。几年下来,家里人开始催婚了。小郭看到留在总部的同期同事依然风风火火地走南闯北,拼抢在一线,一个个都市白领、职场精英的架势,接触的层面完全不一样,她感到彼此的差距越拉越大。小郭不禁为曾经的梦想惆怅感伤。

中国政法大学有位研究生,课堂上经常提问质疑老师的观点,与老师展开辩论。这给他的导师、教育专家郭继承留下了深刻印象。当这位学生就择业方向请郭老师指点时,郭继承帮他做了分析,认为他适宜到高校任教。后来这个学生在一所高校顺利谋得教职。在签约前,他给家里打电话,父亲却极力反对,认为应走仕途。这位学生顺从了家里的意见,终于考上公务员。但五年后,他却告诉导师他辞职了。因为他那种遇事喜欢追根究底、经常不顾实际地高谈阔论的习惯,被上司认为是顶撞、抬杠,也被同事认为是另类,显得与机关文化格格不入。所以五年过去了,同批入职的都已经升职了,他还在原地踏步,最终愤而离职。郭继承不禁为这位学生的五年蹉跎而惋惜。如果他到高校,依据他善于思辨、喜欢探究问题、勇于坚持自己观点的个性,会深受学生欢迎,在学术上也会有所建树。可惜他未能选择契合自己性格特点的道路。

台湾管理大师余世维年轻时入职日航,公司实行的是日本式管理,前辈对新人十分严苛,经常把额外的工作分派给新人,还动辄加以呵斥。很多人忍受不了离职了,余世维却抱着“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心态接受磨炼。航班调度、财务、仓管、货运、地勤、质管、客服等环节的前辈看他好使唤,不断地把各种杂活塞给他。面对这些远超职责范围的任务,余世维认准了一条:多干活才能长本事,干别人的活长自己的本事。他加班加点,一丝不苟且高质量地完成了额外工作。经年累月,反而练成了多面手,他不断被擢拔也就水到渠成了。

以上四个事例,都关乎工作、报酬的抉择。著名科学家法拉第说过“工作本身就是一种报酬”,人们耳熟能详的一句职场名言是:公司给你的有两份报酬,一份是薪水,一份是学习成长的机会。上述的小张,拒绝了高薪诱惑,却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平台。小郭选择了安逸,却失去了成长的机会。郭继承老师的学生,被动选择了仕途,结果是弃长扬短。余世维把额外的工作当成锻炼考验,最终收获满满。在择业的人生重大关口,如何看待工作与报酬的关系,确实应该“端复细思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