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瓷都,在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村庄,和春天撞满怀。
此刻,绿色在阳光中发亮,爬藤的炮仗花已经满墙,乡村庭院三三两两,风格不一,虽然没有城市高楼的雍容华贵,却也少了钢筋的冷冰。石块、竹子、木瓦,取材于天然的房子总让人有着温和质朴之悦,内心里单纯的欢喜犹如村庄中随处可寻的溪石和原木一样的真实。
此刻,山抱村庄,溪绕村庄,入眼瞬间让我幡然醒悟:真正的生活不一定非得去追求远方,也可以在平淡朴实里感知四季。就如眼前那位在自家庭前,置一张木桌几把椅子,一杯茶一本书、一把篾刀一团泥巴就把日子过得心满意足的年轻艺人。
驻足院前石阶,仿佛有风对耳呢喃,也仿佛松音于耳际轻鸣。推门步入,旧时文人的净气与风雅幽漾满室,低头见脚下黑陶石与白瓷石相互交织。正欲弯腰辨识,眼角余光却被案几上一款富有质感的杯子捉住,又是黑与白的经典交织,又是陶与瓷的美丽相携。年轻人告诉我,杯子和庭院是他的得意之作,杯子是新创研发的。
不远处,有一条向着高阳方向的长长石阶,乃当年把德化陶瓷送往外界的瓷帮古道。如今,古道边上的迎客松还在,古道却已失去了作用,但村里依旧用心做了修整,包括周边的环境。
这里没有大拆大建,而是在原有的建筑形态上创造了流动的生态循环,在城市喧嚣中创造了一个陶渊明也会羡慕的世外桃源。
他说喜欢这种“以窗为框、以景为画”的自然田园风光,窗内观月、庭中望月、村里赏月的日常,仿佛让他回到青瓦白墙、瓷声悠悠的儿时,而门口池塘鸭戏、四周农田绿植,让他的心中盛满万水千山。低头种菜或抬头看花,灯下创作或对月邀杯,在这种娴静悠然、天地开阔的胸襟气象里,打开的已不仅仅是他的艺术思维,更有一座村庄的风雅格调。
曾几何时,我也在刻意追求和模仿风雅的生活,焚香、品茶、抚琴,也偶作诗句感慨下人生苦短,觉得只要不世俗不琐屑就是风雅。只是呵,当面对非实非虚非浓非淡在喧嚣中泰然自若的地方,我更愿意相信这人间的风雅,是一个人骨子里不将就但也不刻意的生活态度,是自然而非故作姿态。也是在那会,我决定不再像往常那样,每到一地都要去探究它的历史和追问它的遗存。因为不需要,山水就是永不过时的意境,贯穿四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