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车“死亡弯月”是最危险区域(泉州交警微发布 图)
货车视觉盲区科普图(资料图片)
本报讯 (融媒体记者张晓明)市民林先生致电本社24小时热线96339反映,昨日8时多,在324国道泉州台商投资区洛阳镇三角牌红绿灯处,一辆土方车与一辆电动车相撞,事故致电动车女骑手不幸身亡。
据了解,事发的洛阳镇三角牌为几条交通干道交叉通行的路口,车流量较大,为事故多发地。据目击者讲述,事发时,女子骑电动车在红绿灯处被一辆准备右拐的土方车撞上。事发后,120急救人员赶到,遗憾的是,女子已不幸身亡。目前具体事故原因警方正在调查中。
相关链接
大车盲区及防范办法
关于大型车辆(货车、土方车)盲区引发的事故,此前我们已报道多次。一次次惨痛的事故,警示我们必须远离大车。大型车辆驾驶员在驾驶车辆时存在较大的视觉盲区,特别是在车辆起步、倒车或转弯行驶时,会对驾驶室两侧、车辆正前方或正后方的行人和非机动车(电动自行车)、摩托车驾驶人的人身安全造成威胁。
大车盲区到底有哪些?
第一种是静态盲区:大货车车头车尾、车身两侧存在较大的视觉盲区,稍有不慎便可能发生严重意外;另一种是动态盲区:就是所谓的“死亡弯月”,大货车在右转弯过程中,由于内轮差(前后轮转弯半径不同)而出现的一处弯月形状的区域。
记住一句话:靠近大货车车身的位置有盲区。
如何避免大货车盲区事故?
首先,货车驾驶员要养成良好的驾驶习惯,在起步、转弯、倒车时要注意视觉盲区,尤其是注意右前侧的其他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避免因视觉盲区和内轮差发生事故。
其次,其他交通参与者应远离大货车盲区。小型汽车等车辆驾驶人,尽量避免与大货车并行,遇大货车转弯时,应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尽量让自身远离其视觉盲区;驾驶车辆时勿随意穿插变线、勿贴靠并行。总之,遇到大货车时要主动离它远一点,千万别抱着“它会让我”的盲目乐观态度。
摩托车、电动自行车、自行车驾驶人及行人,要与大货车保持足够安全距离,在路口过马路时,要远离大货车视觉盲区,不争不抢,主动礼让,安全过街。特别是摩托车和电动自行车,许多与大货车发生的严重事故过程都惊人地相似,就是在大货车慢行或停车时,摩托车和电动自行车从大货车的右前角挤到其前部,最终导致被碰撞和碾压——这是最典型的右前角盲区事故形态,大家一定要引以为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