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小学进入开学季,孩子在过年期间得到的压岁钱如何处理,成了大家共同关注的一个话题。
据《桂林晚报》日前报道,记者在部分社区发起了“关于孩子压岁钱如何处理”的问卷调查。调查显示,近半数孩子的压岁钱完全由父母保管,而家长处理压岁钱的方式各不相同。有教育专家表示,家长可以借机教育孩子树立金钱管理意识,帮助孩子理解金钱的价值和管理的重要性。
过年给孩子压岁钱是我国的传统民俗,象征着一份祝福。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许多孩子每年的压岁钱已经是一笔不小的“收入”。《南昌晚报》日前报道,杭州女孩小雨(化名),虽然才上小学三年级,却已经攒下了70万元压岁钱。几年来,我们还看过这样一些新闻:“沈阳皇姑区一所重点小学一个班的54名小学生,共收得压岁钱超20万元”“一名小学生压岁钱突破5万元”“妈妈给女儿2万压岁钱外加3万欠条”……
因此,压岁钱的管理和使用成为一个大课题。在现实中,不少家庭都发生过因家长引导不到位、粗暴没收、过分干涉使用等,引发亲子矛盾冲突的事件。不久前,山东青岛西海岸新区,一名12岁男孩因家庭压岁钱纠纷离家出走,牵动了无数人的心。在家人和警方的全力搜救下,孩子最终被安全找回。这起事件引发了人们对压岁钱管理、使用的深思。
另一方面,一些家庭则出现因过分纵容,让孩子“由着性子用压岁钱”而引发消费不当、沾染不良网络支付和孩子间相互攀比等问题。
现在开学了,由于压岁钱来得容易,一些孩子花起来就会大手大脚。几年来,见诸媒体的一些报道依然有警示作用:曾有一位10岁的上海“压岁妹”,居然拿自己多年来积累的巨额压岁钱买了一辆车,声称要送给自己喜欢的明星;1.2万元压岁钱,一个7岁孩子3天花完……这些事例必须引起家长、学校和社会的重视,应通过教育引导进行矫正。
如何正确处理压岁钱“小金库”?如何让孩子们在“巨额”压岁钱面前学会理财?这也应成为学生开学后的“第一课”。因为,如何管理、使用压岁钱,关系到孩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健康科学理财观的确立。
由于小孩不具备管理钱财的能力,不少家长便替孩子支配压岁钱,这就需要家长能合理支配这部分钱,并能让孩子从中有所感悟,影响到孩子今后对钱财的管理。家长还可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教导他们制定消费计划、记录开支情况,培养良好的消费管理习惯。比如,可引导孩子使用压岁钱自行购买学习文具、课外读物等,也可适当让孩子做主支配压岁钱,既让孩子体会到担当的快乐,也可以让孩子知道柴米油盐贵,并从中体悟到生活需要精打细算。
教育是一个社会性责任,单靠家庭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学校和社会的引导也不能缺位。压岁钱,又名压祟钱,是春节的传统习俗之一,寓意着压住邪祟,平平安安度过一年。从这个角度说,压岁钱承载着长辈对晚辈的祝福与期望,与金额大小无关。因此,应通过家校沟通、学校社会实践课等,让孩子知晓压岁钱的来历,并领会其寄托的情感内涵。
学校在春节后新学期开学之际,应将压岁钱作为对学生的生活教育载体,结合学生容易陷入消费误区的实际,把“如何管好、花好压岁钱”当作新学期入校教育“第一课”,通过班队会、校园广播、黑板报等教育引导方式,让孩子做到科学理财、理性消费、珍爱亲情。
管好压岁钱,家庭、学校、社会三方应形成合力,为孩子们身心全面健康成长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