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许多耳熟能详的民营企业,如今大多到了新老交替的时代。随着“创一代”的老去,“创二代”能否顺利接棒? □中新
接班人表现各有不同
有调查统计,中国民营企业中近八成是家族企业。行至当下,新一代接班人已密集登上舞台。
这份接班名单很长,比如娃哈哈宗馥莉、新希望刘畅、新世界第三代郑志刚、合生创展朱桔榕、通威股份刘舒琪、海澜集团周立宸、杉杉集团郑驹等。
以娃哈哈为例,集团接班人早已敲定。宗庆后的女儿宗馥莉出生于1982年,2004年留学归来后便进入父亲的娃哈哈集团,从最基础的生产车间开始,逐渐晋升至品牌公关部部长、销售公司副总经理,最终到达“接班”位置。她在集团内部的表现,宗庆后给予“90分”的评价。
宗馥莉对娃哈哈进行了大刀阔斧的变化,如品牌破圈、打造IP等。接手娃哈哈之外,宗馥莉还拥有自己的企业,她一手打造的宏胜饮料集团,从一条生产线,发展成在全国拥有20个生产基地、40多家子公司、全产业链布局的综合性饮料集团,多次跻身“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中国民营企业制造业500强”。宗庆后多次对女儿表达了肯定,表扬宗馥莉近年来愈发成为一位成熟的企业家,“比我厉害”。
民营企业迎来新旧更替高峰期,接班人的培养问题日益凸显。但有些接班人的表现并不尽如人意。
2016年,美特斯邦威创始人周成建将公司的控制权交给自己的女儿胡佳佳。在胡佳佳接手的七年多以来,美特斯邦威仅有一个年度净利润为正值,累计亏损近32亿元人民币。2024年1月5日,胡佳佳辞去董事长、总裁等职位,周成建宣布重新出山掌舵。
“创二代”如何接班?
根据《中国家族企业生态40年》,家族企业的平均寿命为24年,恰好与企业创始人的平均工作年限相同;有30%的家族企业可以传到第二代手中,其中有不到三分之二的企业能够传到第三代,后者中大约仅有13%的企业能够传出第三代。
中国中小企业协会会长李子彬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中国的民营企业大多数是家族式企业,这在一定历史阶段,有它存在的道理。但要自觉克服家族式企业的弊端,努力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引进先进的管理技术。
也有调研显示,中国家族企业新生代相比全球同行更加积极进取。
普华永道2022年全球新生代调研中国报告显示,展望未来五年,相比全球家族企业新生代,中国内地家族企业的新生代中渴望成为企业领导角色的比例为69%,远高于全球范围内51%的调研结果。
72%的中国家族企业新生代认为,实现业务增长应该是他们公司未来两年的首要任务,其次是采用新技术。同时,35%的中国家族企业新生代认为他们可以在“实现业务增长”这个领域创造价值,高于31%的全球水平。
历史长河中,接班传承始终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挑战不断。“创二代”们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正如古人所言:打江山易,守江山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