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志明
“中国一年级小学生寒假作业落在巴黎被网友带回”“小学生和父母去南京旅游把寒假作业弄丢,警方多方查找终于找回”……随着春节假期结束,寒假接近尾声,有关寒假作业的网络话题频繁冲上热搜。热搜背后,隐藏着家长对孩子完成作业的担忧,也隐藏着家长对如何合理布置寒假作业的期待。笔者认为,寒假作业不仅仅是一项作业,更是一块试金石,它能检验出老师的作业布置水平、家长是否有效监督以及学生执行力如何等。
作为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寒假作业能让学生在假期巩固知识,既能温故知新,又能保持适当节奏,不至于完全放飞自我,同时还能培养自主学习和时间管理的能力。但总有一些学生,“寒假不努力,开学两行泪”。一到开学季,寒假作业就成为他们的“心病”,各种恶补作业的桥段不时见诸报端,为了补写作业,或全家上阵,或一只手抓两支笔写,还有的请来人工智能帮忙……
其实,寒假作业是一块“试金石”,它能检验出老师的作业布置水平。众所周知,寒假时间本就短暂,除去春节期间的走亲访友,留给学习的时间本就不多,加上节日喜庆氛围在那,这让本就贪玩的孩子静下心来写作业就有点勉为其难了。这时,老师对于寒假作业质与量的把控,就凸显出智慧了。布置寒假作业应遵循“少而精”的原则,摒弃重复性机械性作业,不搞刷题模式。此外,作业的形式也应多样化、个性化,避免单一的书面作业,可结合手工制作、做家务、阅读、体育锻炼、参观走访等形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培养多元的兴趣和探究精神,让他们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锻炼多种能力。
作业布置下来了,家长能否有效监督也将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假期是学生放松身心、拓展视野的好时机,但也容易滋生懒惰和放纵。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可以和孩子商量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确保他们在享受假期的同时不忘学习,让孩子从中学会合理管理时间。尊重孩子的意见和需求,理解他们的困惑和压力,并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支持。同时,也要给予孩子一定的自主权,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如果孩子完成一个阶段的作业,可以适当给予鼓励,这样孩子会更配合,完成假期作业也会更有动力。
寒假作业能否顺利完成,还考验着学生的执行力。学生应该清楚认识到,完成寒假作业是他们的本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最终受益的是自己。制定好了学习计划,就应该科学安排寒假作息时间,坚持劳逸结合,根据实际需要和完成能力,自主完成,兼顾学科作业和非学科性作业,加强生活实践与体验,发展兴趣与特长,在参与中感受收获、成长与快乐。
开学来临,“花式”赶作业也迎来了大结局。诚然,有些地方教育部门已明确规定,学生无论有没有完成寒假作业,都不能影响新学期注册,学校开学两周内也不得组织纸笔测试,要给孩子们一个过渡适应期。一些学校也推出“寒假作业缓交期”,允许开学两周内补交作业。这既坚持寒假作业必须完成的原则,又留给孩子足够的补做时间,体现了教育的人性化和灵活性。但作业可以缓交,责任心不能缺席。学校如何根据学段、学科特点及学生实际需要和完成能力,合理布置书面作业以及各种实践作业,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激发学生兴趣和主动性,是“双减”背景下学校和家庭共同面临的课题,需要家长、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和持续探索。只有不断改进和优化教育方式,才能让学生在更加宽松、自由、平等的环境中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