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正月初一持续到正月十五,泉州人都在“过年”。在这个阖家团圆、走亲访友的时刻,茶桌上少不了各式各样的传统茶配。在食用这些茶配时,应注意控制摄入量,以免积食、上火。
□融媒体记者 张君琳/文 CFP/图
传统茶配
传递美好寓意
贡糖深受泉州市民喜爱,甜蜜蜜的滋味在正月里尤其应景。市区涂门贡糖的经营者郭永平正为外地游客介绍泉州贡糖的美好寓意:“贡糖里有花生,花生代表‘多子多福’,糖代表着甜蜜,于是贡糖就有了‘甜蜜美满’的意思。”
泉州人所熟悉的花生贡糖,脆且不粘牙,其中的麦芽糖有暖胃的作用,杏仁能止咳润肺。这几年,这门甜蜜手艺的传承人们还根据市场需求降低了糖的比重,提升了花生的含量,从而降低了甜味,提升了香味。贡糖向来是逢年过节探亲访友的传统礼品。随着世遗泉州的影响力日渐提升,不少游客慕名前来品尝老字号的独特滋味。
正月里,市民把家里的果盒拿出来,装上各式各样的茶配,这里面一定会有蜜饯。以前,为了防止水果腐烂,将水果用食盐腌制起来晒干,制作成闽南常见的“咸酸甜”干果,这就是泉州老字号“源和堂”蜜饯。泉州市老字号协会会长、泉州市百年源和堂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尤文辉介绍,坊间有“甜一甜,平安过大年”的说法,正月里家家户户都会备上蜜饯,以八格或者十格的果盒装好,用来佐茶待客,称为“甜碟”。
除此之外,泉州茶配的花样还有很多,比如桔红糕、蛋花酥、花生糖、雪片糕、蒜蓉枝、寸枣、麻粩、麻薯等,这些茶配无一例外地带着甜蜜蜜的口感。
不同茶点
宜配不同茶品
如今,除了传统茶配,各类零食也占据了百姓茶桌。在茶点和茶的搭配上,有不少讲究。
食用过多的油腻零食会导致胃滞气胀,可以饮用铁观音,以促进消化酶分泌,消热去油。
食用太甜的食物,常会有胃气郁结之感,不妨来杯普洱茶,去甜解腻。普洱茶还有分解脂肪的效用,可促进肠道蠕动,帮助消化。
干果水分少,吃多了容易感觉口渴、发腻。龙井茶入口清香,茶性清淡,可以解渴、消脂去腻,适合与干果搭配。
茶配不仅要注意与茶的种类搭配,更要注意摄入量。奶酪虽营养丰富,但食用时应控制量,避免脂肪及盐分摄入过多。海苔中的胶质物质对人体的健康有益,但一天吃4至5片就足够了,因为海苔食品中含有较多的糖、盐和鲜味剂。葡萄干中含有纤维和酒石酸、白藜芦醇等物质,能有效降低胆固醇,但葡萄干糖分含量非常高。全麦饼干等零食富含膳食纤维,可促进肠道蠕动,在缓解饥饿的同时,可预防便秘。但零食不能替代正餐主食。
自制茶饮
消食降火
正月里饮食多油腻,加上各类零食不断,难免出现腹胀难受、上火,泉州营养健康协会会长林海云介绍,市民可以通过几款简单的生活食疗方缓解不适。
中医认为,山楂味酸、甘,性微温,归脾、胃、肝经,具有消食健胃、行气散瘀、化浊降脂的功效。与其他消积的食材药材不同,山楂主要消的是肉积。不过需要提醒的是,新鲜山楂偏酸,孩子不宜多吃,家长可以到药房买些山楂丸给孩子食用。
自制的冰糖葫芦既开胃又能消积,大家可以试试制作这样的健脾小零食。取新鲜山楂250克,白糖或冰糖适量,开水适量。将山楂清洗干净、去核,晾干后用竹签串起来。白糖或冰糖放入锅中,加入清水,糖跟水的比例为2∶1。大火烧开转小火熬煮至糖水微微变黄,全程不要搅动糖浆,否则容易反沙。用筷子蘸取糖浆,滴入凉水中,糖浆迅速凝结、变脆即可。串好的山楂裹上糖浆,放到盘子上,待其自然冷却就可食用。
山楂陈皮茶可用来解油腻。蒸陈皮搭配山楂,具有疏肝健脾宣肺的作用,可以缓解消化不良,减轻胃胀、胃痛等不适,对于肝火旺盛、肺气不畅等病症也有预防效果。制作时,取山楂15克、党参10克、陈皮10克,先把药材洗净,然后一起放进锅里,用小火煮茶。
蒸陈皮加苹果煮茶饮,口感酸甜清香,既好喝又解腻,消食健脾,健康瘦身。
上火时可饮用菊花决明子陈皮茶,将菊花、决明子、蒸陈皮,三种材料加适量清水,煮沸后再用文火煎煮10分钟即可饮用,每日2次。
三七花可以清热解毒、祛肝火、抗疲劳,还可以调节神经系统,使人镇静,缓解神经。每次取几朵三七花,用开水冲泡即可。想要口味甜一点的,可以加少量冰糖或者蜂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