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是万物生发之时,中医认为春季“阳气始生”。此时,人体内刚升起的阳气汇聚于头部,尚比较微弱。因此,梳理、呵护好头部至关重要。
传统医学自古注重头部的养生,《黄帝内经》有记载:“头者,精明之府”“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头面”。头部穴位丰富,手、足三阳经均起经于头面部,所以头部又被称为是“诸阳之会”。民间有“二月二龙抬头、剃龙头”的说法。从养生角度讲,这是“顺天时尊地理”的。
在年头初春,好好梳头,疏通气机通道,缓解头部压力,从“头”开始养生,一年都有劲头。
□融媒体记者
黄耿煌/文 CFP/图
坚持“晨梳头”
防病不白头
梳头作为日常保健方法之一,为养生学家所推崇。《黄帝内经》曰:“一日三篦,发须稠密”。《养生论》中就有“每朝梳头一二百下”之说,“药王”孙思邈坚持“发宜常梳”。
泉州市中医院中医内科主任医师刘德桓介绍,每天早上梳头一二百下,正符合春季阳气萌生升发的特点,有宣散郁滞、疏利气血、通达阳气的作用。中西医临床观察发现,不少患有基础疾病的人群在坚持“晨梳头”后自诉头脑清新、精神爽利,头部胀痛、眩晕症状减轻甚至消失,即刻测量血压亦均有不同程度下降。
刘德桓介绍,人体的阳经向上通往头部,并且在头部汇聚了40多个穴位。如果每天梳头,对这些穴位和经脉进行刺激,就能起到疏通十二经脉、促进头部血液循环的效果,对于改善脑细胞的血氧供应、消除大脑疲劳、增强记忆力、延缓大脑衰老都大有裨益。
与此同时,坚持梳头还能预防感冒、头痛、脑动脉硬化、中风等疾病,更有助于加快细胞的新陈代谢,满足头皮及毛发的血氧需求,使头发变得乌黑有光泽。在《养生方》中就有梳头“发不落而生”和“头不白”的描述。
那该如何正确梳头?
刘德桓说,梳头按摩时间最好是在早晨,因为早上是人体阳气升发之时,而头部为“诸阳之会”。梳头时以指梳发,可先将双手对搓至发热,然后十指微微弯曲,均匀分开,用指腹或手指侧面从额前至枕后,从颞部至头顶,用中等力度按摩梳揉头部的各个部位。此时用力要均匀,速度宜缓,一次梳50—100下,感觉头皮微热即可,梳头时将身体向前屈或向后仰,以促进血液循环,这样效果会更好。
如采用梳子梳发,最好选用牛角或者桃木材质的梳子,动作尽量缓慢柔和。梳头时,梳齿与头发之间频繁接触摩擦,对头皮末梢神经是一种良性刺激。
老年人常梳头,有助于延缓大脑衰老,可改善头皮及颅内营养,对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有一定益处。对脑力劳动者而言,经常用梳子梳头,能放松神经、消除疲劳。梳头还对头痛、失眠、精神紧张等有一定缓解作用。
发少顶秃莫心忧
梳头不懈益处多
现代的脑力劳动者常常因苦于用脑过度引发的脱发,其实,古代许多文人墨客也饱受谢顶之苦。唐代诗人白居易在《嗟发落》中写道:“朝亦嗟发落,暮亦嗟发落。落尽诚可嗟,尽来亦不恶。”可见脱发之病,古往今来皆令人忧心。
刘德桓认为,纵观古代医家,多认为头发脱落是由风、火、痰、瘀、虚等因素导致五脏气血运行不畅,故而不能上输濡养毛发。现代医学研究多认为大量掉头发与精神因素相关,如突受惊恐或长期压力下易发此病。
宋代大文豪苏东坡曾一度脱发,受名医指点后坚持梳头,“梳头百余下,散发卧,熟寝至天明”,不久后头发就重新长出来了。
反复梳头是对头部的按摩。有研究显示,反复梳头可产生电感应,刺激头皮末梢神经和毛细血管,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同时可缓解精神压力,改善紧张焦虑情绪,防止脱发。
泉州市皮肤病防治院副主任医师黄小兵表示,人体经脉直接或间接地循行于头部,若每天坚持梳头,可激发头部经气,助益血液运行,平衡脏腑气血阴阳,进而防止脱发,促进头发再生。梳头也是促进大脑运动的好方法,帮助健脑安神。头部是人的神经中枢所在地,有很多重要穴位分布。梳头不只是对头皮的按摩,还能刺激头颈部穴位,加快头颅内血液循环,增强脑神经兴奋性,并使血管扩张,淋巴回流加快,减缓脑细胞老化速度,健脑防衰。
同时,经常梳头还可以治疗头痛,减轻睡眠障碍和原发性高血压。对此,黄小兵解释,通过梳理头发,刺激头皮,能使紧绷的神经得到放松,紧张痉挛的血管得以舒张,对血管神经性头痛、偏头痛和神经衰弱等病症均有缓解之效。坚持每天早晚梳头,就能使人少受慢性头痛的困扰。所以,即使是头发稀疏,甚至“聪明绝顶”的人,也要坚持日日梳头,以达到养生保健的效果。
每日掉发不是病
不良习惯早戒除
黄小兵介绍,想要保持较好的发质,日常饮食必须合理。应当坚持多吃谷物、蔬菜、水果,并适当摄入芝麻、核桃仁、桂圆肉、大枣等对预防脱发有益的食物。
同时,还要戒烟限酒,吸烟会使头皮的毛细血管收缩,干扰头发的正常生长和发育,而饮酒很容易使人的头皮产生热气和湿气,从而让头发如“秋风扫落叶”般掉落。
此外,要注意减少熬夜,长期熬夜导致生物钟颠倒,人精神压力大了,就容易引起头部血管痉挛,血管变细,就会造成头部供血不足,这对头发的生长是很不利的。
当然,也不要对掉头发太过紧张。黄小兵说,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掉头发的同时,我们也在长新头发,所以不必担心。研究显示,一般来说,正常人平均每天约掉100根头发,这是一个正常范围,具体数量也会随着季节交替、情绪变化和营养状况等波动。
“相比其他毛发,头发的生长期比较长。在同一时间,我们每个人85%至90%的头发都处于生长期,只有不到1%的头发因处于退行期而出现脱落的情况。”黄小兵介绍,“人的头发数量约有10万根,每天掉在梳子上约100根的头发并不算疾病,只要不是一抓一大把地掉头发,大家不必过于担忧,没必要因此产生心理压力。”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既要关注自身生存质量,也要注重外在形象,而养护好一头乌黑亮泽的头发,就是身体健康的体现。
【本期医学指导】
刘德桓 泉州市中医院中医内科主任医师,泉州市中医药学会传承研究分会主委、全国第5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指导老师、省名中医,从事中医内科临床工作45年,擅长运用中医中药治疗高血压、冠心病、中风、头痛、眩晕等心脑血管疾病及其他内科疑难重症。
黄小兵 泉州市皮肤病防治院副主任医师,中国中药协会皮肤科分会委员、省医疗美容主诊医师、省化妆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泉州市刺桐科学传播学者,从事皮肤科临床工作20余年,擅长治疗各类皮肤病疑难杂症,如慢性荨麻疹、慢性湿疹、银屑病、白癜风及痤疮等皮肤美容相关疾病。
相关
链接
做好这些事 守护头脑健康
《黄帝内经》认为,梳头、按摩头颈部,能疏通气机的通道,缓解头部压力,护好头部这个人体“司令部”。这些小贴士帮大家守护头脑健康。
●提神醒脑
早起后敲敲头。广东省佛山市中医院康复医学科副主任中医师江泽平表示,刺激头部关键点可以调节和控制头部循环代谢,从而使人精神焕发,感觉及运动功能得到改善。十指半屈曲状,由头部从下向上、用十指指腹敲击头皮,可达到开窍醒脑、提神养心的功用。
经常伸伸懒腰。伸懒腰可引起全身大部分肌肉的收缩,使瘀积的血液被“赶”回心脏,从而大大增加血流量,改善血液循环。所以,常伸懒腰能起到消除疲劳的作用,使人感到全身舒展、精神爽快。春困时更适宜多做。
●保持大脑活力
把体重控制好。一项发表在《衰老神经生物学》的研究显示,超重者的大脑比同龄瘦子老10岁,尤其是中年以后,胖人大脑衰老得更快。
睡眠保持规律。晚上睡不好,第二天往往没精神,不仅如此,记忆力也会下降。夜间良好的睡眠,能促进大脑发育生长,消除疲劳,恢复精力、体力,对记忆力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大脑要多使用。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项辉表示,神经网络中神经元本身,还有突触都会存在可塑性,也就是存在“用进废退”之说。给予大脑良性刺激能够在某种程度上使其功能“永葆青春”。
●缓解头痛
萝卜皮敷太阳穴。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推拿科高清顺表示,用白萝卜皮敷贴两边太阳穴,能缓解偏头痛。将鲜白萝卜洗净取下皮,切成酒杯口大小,敷贴在两边太阳穴的痛处,用胶带固牢,每次20分钟,次数可根据痛情而定。对头晕、脑涨型偏头痛有预防治疗作用。
多吃含镁食物。有些偏头痛者的血液中镁含量偏低。如果在饮食上注意摄取富含镁的食物,如小米、荞面、豆类、香蕉、坚果及海产品等,可减少偏头痛的发作。
天冷时戴帽子。很多人受风、着凉后也能诱发偏头痛,建议出门的时候戴个帽子,既能挡光,也可保暖。
●呵护秀发
别过度染烫发。频繁染发、烫发,会增加对头发的伤害,损伤发质,使头发更容易变白。
用温水洗发。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颜志芳表示,很多人掉头发,是因为洗发的方法不对。洗发时,水温应以40℃—45℃为宜,不要用过热或过凉的水,以减少对头皮毛囊的不良刺激。洗发周期可根据头皮类型而定,每周2—3次为佳。
避免高温吹发。河南大学淮河医院中医科主任刘丽军表示,高温容易加重脱发,而且也容易带走更多水分,使头发易折断、枯黄。因此,洗头后可用干发巾擦干,或低温档风力吹发,适度增加护发精油,以滋润发梢。
不要湿发入睡。北京同仁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魏爱华表示,不可以湿着头发就睡觉,这样容易滋生细菌和真菌,导致脱发加重。(来源:《健康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