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作为全国著名侨乡,拥有着丰富的侨批资源。泉州人有爱拼敢赢的精神,有“漂洋过海,过番谋生”的传统。许多人一去数年,甚至数十载,更有甚者此生再未归乡。然而即便关山阻隔,羁旅天涯,漂泊在外的游子犹如风筝高飞,却总有一条长长的线把海外游子的心与家人紧紧联结在一起。这线便是一纸侨批。
在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末的百多年间,在那个当时车马慢的年代,一封封雁帛鸾笺,写尽华侨望穿家园的万般情愫,一页页雪泥鸿爪,诉尽游子离国别亲的缠绵愁绪。
每逢佳节倍思亲。华侨对故乡对亲人的思念和祝愿,在年关时节的侨批中,展现得淋漓尽致。
“云山迢遥,晤面无由,三秋之念,两地皆然,虽鸟使可通,而乌私未便,抱憾奚似……”一封菲律宾华侨蔡芳埕寄往晋江深沪的贺年侨批中,开头便是与朋友分隔两地无法会面的遗憾,而在侨批的文末则是寄上一点新年贺银,道一句“年安”。这样的贺年侨批,在泉州各档案馆馆藏中比比皆是。每逢年关岁末,华侨们或寄钱回家,或托寄年节用品,分配给家中的亲友过年。有的用红色信笺写信,表示吉祥如意,有的盖上吉祥印章、写上新祺吉庆祝福语……总之,即便旅居万里之外,华侨们也不忘中国传统文化,不忘亲情乡情。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漂泊的人,最易惹起思乡情,逢年过节,乡愁越浓。重洋相隔的游子,站在码头,依依北望家乡,默默感伤,不能回家乡团圆,只能把相思化作一纸侨批,几句问候,几许银元,随远航的商船寄回家乡,以诉衷肠。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云帆万里风,杕杜歌劳还”“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越是绝美的景色仿佛越能勾起人们的愁绪,对于舟楫远游漂洋过海的华侨,浩渺的烟波、远处的孤帆、天边的落日,甚至几声虫鸣,一阵寒风都能勾起思乡情愫。
“际兹春回岁首,花灿灯明,恭维表兄新岁以来福臻祥集,何畅如之。弟以山川修阻,未克躬身拜贺,歉仄奚如。适值鸿便,寄上六枚,望即笑收。耑此并贺年安!”在这封菲律宾华侨芳安寄回给泉州表兄的侨批中,短短数十字,既道出对家乡春节美好景象的憧憬,又为因山海阻隔未能返乡贺年而遗憾,只能寄上数许银两,道一句年安以贺。
“弟以山川阻隔,未能登堂恭贺,兹修寸笺,藉伸驰贺,伴信金圆壹佰元,到祈笑存,耑此恭贺新禧!”在泉州市档案馆馆藏的这封侨批中,远在菲律宾的华侨张文彬给家中兄弟寄上贺年祝福,寥寥数语,却尽是海外游子内敛而深厚的乡愁。在这封侨批的信笺上,同样印有寓意吉祥平安的图片,信笺的封头上,中间书写着“竹报平安”四个大字,一节节竹子环绕四周,右边是一只鸿雁嘴衔批飞临竹梢,寓意:鸿雁传书,竹报平安。
纵然海天万里,邮路迢迢,但是思乡之情不停,鱼雁往来便不歇。年关时节,乡情更浓,旅居海外的泉州华侨就是用一封封字里行间写满乡思与离愁,写满祝福与问候的侨批倾诉对家乡对家人的爱与思念。这便是泉州侨批中的乡愁,这便是泉州侨批中的年味。
□刘扬宇
侨批,是指海外华侨通过海内外民间机构汇寄至国内的汇款暨家书,是一种信、汇合一的特殊邮传载体。2013年,侨批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名录》,成为我省唯一入选的世界记忆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