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27
星期一
当前报纸名称:泉州晚报

外婆说

日期:02-20
字号:
版面:第14版:清源·刺桐红       上一篇    下一篇

正月,遂想起和外婆蒸糕嬉笑的时光。炉火正旺,热气升腾,外婆讲故事的氛围正好。

外婆出生在殷实的家庭,她的父亲是远近闻名的建筑师,兄弟都是名校毕业的大学生,姐妹中又有几位远嫁,开枝散叶遍及海内外。从小,外婆常对我们念叨哪位亲人在哪个地方、做什么,孩子们的心中便早早地装下了一张世界地图。

外婆教育子孙,在不经意的家长里短中总带着因材施教的艺术。对我这个外孙女,她往往生动地列举家族中女性的光辉榜样。有些故事早已耳熟能详,却能常听常新。比如,说到在师大任职的二舅奶奶,她总是竖起大拇指,生动地描述“将书翻开放在碗柜上,一边洗碗一边学外语”的情景,让我知道一个女子可以左手调羹汤,右手写文章,享受生活和工作平衡的幸福与成就。

“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外婆幽默机敏,往那儿一坐,就是脱口秀现场。记得我带爱人第一次见长辈时,外婆一边将两根食指凑成对儿连呼“很相配”,一边调皮地对我耳语曰“还是咱比较赚”。吃饭间,又悠悠地来一句闽南语俗语——“热饭损菜,水嫫损婿”。对这暗戳戳的隐喻反应过来后,一桌子人捧腹不已。

多数时候,外婆用顽皮的打趣活跃气氛,“煽情”的金句也是信手拈来。工作之初,外婆看出我的忙碌和压力,便宽慰说:“仙人打鼓也会出错。”这点醒了我——尽力就好,不要苛责自己,从此一直保持自信从容的步伐。我初为人母时,外婆拄着拐杖爬了几层楼前来探望,抱着重外孙慈爱地端详许久,用闽南语吟道:“手中抱孩儿,想到父母当初时。”我不禁湿了眼眶。

外婆跟时代几无隔阂,对年轻人的话语学得快、用得好。自从电视里听过“高富帅”这个词后,便神点评说外公三个字占两个,就是少了点钞票。说时语气遗憾,表情得意。她十八岁相亲一眼相中英俊的外公,从此“嫁入寒门”,开启了自诩的“烦恼小叔子娶嫫没眠床,烦恼小姑子结婚没嫁妆”的辛劳模式,这样的自诩,是外婆对自己无私奉献的嘉许。“长嫂如母”,她无怨无悔地共担了一家老小的生计前程,小叔子小姑子议亲时,就是她偷偷卖嫁妆、“想办法”的高光时刻。外婆一直是“损有余而补不足”的高手,晚辈孝敬的红包通通笑纳,转手便给了其他需要的人。她没有说过要“克己待人”的训诫,却用一生做了这样的表率。

如今,不惑之年的我更加懂得外婆、敬佩外婆。那些插科打诨的戏谑、那些不经意的叹息沉吟,是她善良和乐观的生命言说。外婆也曾经历许多人生的磨难,但她把哭声调成了静音,用笑声抵挡岁月的风沙。直至临走那一年,八十八岁的外婆笑谈自己的“人生大事”,还不忘幽默一把,说:“这样考不到一百分,怎么好意思去见我阿爸阿妈?”外婆的双亲也都长寿有福,她把健康百岁戏称为“考一百分”。

正月里,在同样温暖的炉火前,耳畔响起外婆“笑了、笑了”的雀跃欢呼——“笑”,是碗糕发酵好、火候好才有的品相,“笑”了的碗糕,是新年步步高升和吉祥如意的好兆头。愿万家灯火中都有美好的故事可传说,愿美好的传说中都有对家国的热爱与祝福。

□庄月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