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28
星期二
当前报纸名称:泉州晚报

穿新衣

日期:02-13
字号:
版面:第03版:清源 刺桐红       上一篇    下一篇

看着街市门店悬挂着红红火火的春联、灯笼、福字,到处都洋溢着吉祥喜庆的气氛,那些小时候的过年情景又开始不停地在我的眼前晃悠。

儿时的我,生活在物资匮乏的农村。当时家里的日子过得很苦,父母整日辛勤劳作,挣的钱只够勉强养活一家老小。家里人穿的衣服时常都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那时,能吃好也能穿好,便成了我的一个最大期盼,因为这个愿望只有在过年时才有可能被实现。

由于当时没有成衣可买,想要新衣服,就得买好布料去请裁缝师傅制作。记得那时候买布还需用到布票,家里每人每年只有定量的几张布票,根本不够每个孩子去做一套新衣服。因此在父母的劝说下,我作为家中长子,要将过年做新衣服的机会让给年龄更小的弟弟和妹妹。尽管带着失望的情绪,心里头酸酸的,我也只能无可奈何地接受父母的安排。而即便如此,弟弟妹妹们有时也无法每人都得到一套新衣服,往往是你有一件新的上衣,我得到一条新的裤子。

至于我的新衣服,父亲另有打算。记得那是临近过年时,住在镇里的表哥来我家甘蔗地里拔了两棵甘蔗要带回家,父亲便吩咐我去帮忙。我跟着表哥一起把甘蔗扛到离家十多里路的姑姑家。等我要返家时,姑姑特地拎来了一袋收拾好的旧衣服,告诉我说,这是几个表哥的旧衣服,而父亲早有交代,要我把它们带回去。

等我到家后,母亲会先将旧衣服上裂开的口子缝上,用旧布料把破洞补上,之后把缝补好的旧衣服洗净,再用米汤烫一遍,最后进行晾晒。一番处理过后,旧衣服一下子就变了样,干净如新的它们,就成了我过年的“新”衣服。

到了正月初一的早晨,我们被鞭炮声唤醒后,母亲会从柜子里拿出一些新旧混杂的衣服让我们各自穿上。望着身上新旧搭配、花色参差的“新”衣服,我们会兴奋得又蹦又跳。在这个时候,父亲还会给我们每人派发一个装有一毛钱纸币的红包,这就是我们期待已久的压岁钱了。拿着压岁钱的我们,心里总是美滋滋的。

穿上新衣服,拿了压岁钱,我们被母亲喊去吃早饭。这一天的早饭往往是稀粥配青菜,有别以往,这一天母亲煮的稀粥总会比平时要多些,一家人是吃不完的,但母亲会说,新年的第一餐吃的东西有剩余,到了年末才会有盈余。

那时过年,父亲还时常会让我在大门口放一串“贺岁”的鞭炮。如今,我依旧记得,在点燃鞭炮后往回跑的瞬间,贴在大门上写着“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的那对春联,和我身上的那件新衣服一样,在新年的阳光照耀下,显得格外鲜亮,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