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李则名
本报讯 因生产经营需要,位于吴兴区八里店镇的浙江大东吴钢构制造有限公司最近对一投产项目进行了技术改进。让企业常务副总经理邹烨宏没想到的是,原本需要委托第三方企业编制厚度达400多页的环评报告书,如今只需填写一份只有几页的《一般变动环境影响分析表》。
这样的变化源于目前试行的《吴兴区环评与排污许可衔接改革实施办法》。该区生态环境分局环境影响评价与排放管理科副科长施诗告诉记者,这是该区持续优化升级营商环境、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的一项新举措。在浙江省环境评估中心的指导下,包括大东吴钢构在内的231家持有排污许可证的企业,眼下都能享受环评程序简化带来的便捷服务。
记者了解到,按照目前全省通行的政策,企业现有建设项目的性质、规模、地点、生产工艺和环境保护措施5个因素中的1个或1个以上因素在验收后发生变动,就要按照《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重新报批环评,但吴兴试行的这项新政策打破了这项规定。
“厚厚的报告书变成薄薄几页表的背后,其本质是程序从简、费用降低、效率变高。”浙江创赢新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范玲伟不久前刚向区生态环境分局递交了《一般变动环境影响分析表》。她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环评报告书往往需要环评单位协助编制完成,一般需要花费10万元至30万元不等,从编写到完成审批最少也得3个月,现在新的惠企举措帮助企业节省了这项开支,时间也缩短到半个月内。
“环评的核心意义在于预测和评估项目开发对环境的影响,并提出预防或减轻不良影响的对策和措施。”区生态环境分局党组书记、局长何晔波说,新政的试行是为了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逐步建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排污许可制度衔接融合管理机制,从而提高行政审批效率、提升环境监管效能,并在强监管、优服务两者之间寻找最佳平衡点,让企业得到最大程度的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