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5
星期三
当前报纸名称:湖州日报

向新而行,奔赴星辰大海

日期:05-18
字号:
版面:第01版:一版要闻       上一篇    下一篇

航拍湖城风光。记者 项飞 摄

  记者 徐 震

  人间最美五月天。

  今天,第二届“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投资科技合作推介会暨湖州未来大会召开,这座江南之城涌动着创新的气韵。

  投资、科技、未来,这些跳动着年轻脉搏的词汇展示着湖州的诚意与进击。今年一季度,湖州引进3亿元以上项目114个,50亿元以上项目4个;3项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分别列全省第2位、第3位、第1位……

  北宋大文学家苏轼在湖任职时,为湖州的风光所打动,留下了“尚爱此山看不足”的佳句。千载的底蕴犹在,破浪之势兴起,让我们来听听这座城市的新故事。

  招商引才的“青和力”

  城市的本质是集聚,而集聚需要理由。湖州的答案是“新兴”。

  近年来,在国家核电站、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复兴号”高铁等大国重器中,都有“湖州智造”的元素。

  目前,湖州形成了以“4210”产业为总纲,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半导体及光电等八大新兴产业链为核心的湖州制造业产业新体系,加快培育数字产业、高端装备、新材料3个千亿级产业集群。

  今年初,总固投50.6亿元的三一高空机械生产基地项目落户湖州,建成后将形成年产15万台各类高空作业自行平台的生产能力。据悉,三一集团是国内工程机械行业的“龙头”,履带起重机械、桩工机械、煤炭机械稳居中国第一,该项目落地将进一步壮大我市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

  新兴,不仅是产业的“百川汇海”,也是人才的“群贤毕至”。

  去年,湖州获评2023“中国年度最佳引才城市”,全国仅21个城市登上该榜单。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英国生物医学教授马丁·埃文斯与湖州的缘分已经有10余载。2013年,他将实验室落户于湖州。2020年,他受邀出任湘雅生物医药(湖州)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成为“新湖州人”。

  “湖州成就人才,人才成就湖州。”市人社局介绍,湖州当下正建设“青创新城”,搭建青年就业创业的最佳舞台。例如,在湖州就业的大学生,根据就业领域不同,3年内可享受每年2500元至1.5万元的就业补贴;对在湖州举办的全球青创大赛中特别优秀的获奖项目,直接列入“南太湖精英计划”相应等级,享受最高1000万元的创业资助。

  数据显示,去年湖州招引高校毕业生9.8万名,来湖考察客商批次是往年3倍;新增上市公司7家,上市企业总数已达56家。

  科技创新的“新势力”

  全域创新、全员创新、全面创新,是湖州的城市自觉。

  当下,湖州全域都洋溢着浓厚的创新氛围,企业在创新中贡献了“四个90%”:全市90%以上研发投入来源于企业、90%以上新引进高层次人才团队流向企业、90%以上研发机构设立在企业、90%以上专利集中于企业。

  打开高6米的大门,内部布满了锥形深蓝色吸波材料,让人仿佛来到了太空。这是位于德清地理信息小镇的中科卫星应用德清研究院,拥有国内唯一、国际领先的穹顶设计大型微波遥感基础实验科学装置。目前,研究院拥有国家发明专利45项;承担过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冬奥”专项等10余项项目的研发。

  近年来,湖州深入实施人才强市创新强市首位战略,创新驱动力居全国第10位,创新指数居全省第3位。去年,科技部公布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可持续发展指数,湖州在全国11个示范区中排名第1,尤其是研发投入强度、农业劳动生产率等指标进展良好。

  ▲▲(下转A02版)  ▲▲(上接第1版)

  在湖州,新质生产力的身影在研究院、企业、项目内活跃——

  看!湖州太平微特电机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第5代电梯开门电机产品,技术比国外领先了三代;蓝箭航天湖州智能制造基地员工平均年龄不到32岁,但把火箭送上了天;湖州现代纺织机械有限公司用纺织机械设备编织出人造血管,实现了国产替代……

  听!浙江大学湖州研究院研发的AI听诊器,可协助医生“听音辨病”,更好地了解患者心脏的基本情况;电子科技大学长三角研究院(湖州)则在攻坚一项“隔空听物”技术——利用电磁波让墙体内的空鼓显示在屏幕上……

  近年来,湖州优化研发支出奖励政策,对企业年度研发费增量部分给予10%的奖励,最高奖励300万元。市科技局介绍,去年,我市区县研发投入强度均超国均,技术交易额占GDP比重和高新投资占固投比重均居全省第1位。

  营商环境的“向心力”

  优化提升营商环境有千道“解法”,但真诚永远是“必杀技”。

  科佳(长兴)模架制造有限公司研发总监吴朝武告诉记者,企业二期项目去年开建,从立项到开工的时间节省了3个月,土地就安排在一期对面,前后还拿到了1000多万元的技改补贴。“政府帮我们把问题都解决好了。”吴朝武说。

  这样的故事有太多太多,汇成了一幅政企同心的美好画卷。

  当前,湖州正聚力塑造生态文明看湖州、绿色发展看湖州、开放包容看湖州、营商环境看湖州、文化传承看湖州、幸福民生看湖州6个鲜明标识,“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已经成为344万湖州人民的集体意识、奋斗共识,也已经成为外界读懂湖州、青睐湖州的深刻印记。

  湖州始终把民营企业家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民营企业家的关切作为第一视角,把民营企业家的认可作为第一标准。依法将每年的11月1日设为湖州民营企业家节;每周三常态化举办“亲清直通车·政企恳谈会”,让企业家成为湖州发展的“座上宾”……

  而更为可贵的是,越来越多的“新湖州人”与湖州双向奔赴。

  浙江德芯空间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郭虎去年通过自己北大校友的关系,介绍了20多个项目来湖州。今年,他又有了新目标——“牵线”100家企业来湖州投资。

  “从广西嫁过来已经有7年,不得不说,幸福最高指数还得是浙江……”近日,网友“华华丫”在抖音分享了一则远嫁湖州农村的短视频,镜头中,她和家人幸福安康且满怀希望,引发众多网友共鸣。

  越来越多的湖州人有了这样的共鸣:湖州的未来,就在成长价值的共生中——在这里,“新乡人”与“原乡人”和谐共生,会工作与懂生活有机平衡,更容易获得幸福感、归属感、成就感。

  在每一个充满朝气的日子里,让我们一起奔赴更美好的湖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