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 蔡
据本报报道,四明山镇挖掘本土“网红”潜能,将各村落的乡村文化、特色产业衔接起来,融合乡村旅游、农副产品等元素,蹚出一条“网红”引领农文旅发展的致富之路。
活跃的社交媒体创造了一个个“网红”,激活了乡村资源和行业,催生出越来越多的消费新场景。以四明山镇为例,北溪村古银杏树、唐田村黄金古道……经由短视频、游记文章转发传播,已然成为人们心之所向的热门打卡地。
随着游客数量增加,乡村餐饮、住宿、交通等相关产业不断升级,当地政府和村民也更加重视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乡村引入更多新业态,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持续向好,多方形成良性循环,不断提高“网红”附加值,为乡村振兴带来更多的可能性。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网红”经济火得快,很多时候消失得也快。一味复制粘贴“网红”模式,如千篇一律的“我在某处很想你”、高度雷同的纪念品等,很容易造成游客审美疲劳,导致乡村失去原有的魅力和吸引力。
每个地方都有各自的特色。各地既要深入挖掘乡村文化底蕴,打造特色“标签”,为打造“网红”经济搭建良好平台;又要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实行规范化管理,打造高品质、有口碑的“网红”招牌,让“网红”经济步步高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