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城小学 王远熙
作者系东城小学语文教研组组长,宁波市教坛新秀,余姚市优秀教师,曾获余姚市优质课一等奖、余姚市骨干教师带徒课堂评比一等奖、余姚市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一等奖,撰写的多篇论文在宁波市、余姚市论文评比中获奖,主持的课题在余姚市获二等奖,参与的课题在浙江省、宁波市均获一等奖,辅导的学生征文多次在全国、省级及市级获奖,多篇学生习作在杂志、报纸发表。
“文章,乃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小小一篇文章,是学生生活的再现,是内心世界的显现,是思维之泉的结晶,是思想火花的飞射。优秀作文的一个重要方面就在于语言的优秀。优秀的语言具有强大的穿透力,能飞跃层层的阻隔渗透人心;具有强大的融合力,能交融孤寂的心灵。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讨作文语言出彩的技巧。
方法一:化简为繁,增添修饰
书评家萧乾先生曾说:“文字是天然含蓄的东西。”同样的内容,同样的构思,有的人写出来会让读者觉得苍白无力,有的就会让人觉得韵味无穷。在写作中,对所描写的事物增加恰如其分的修饰语言,会使表达的内容更有立体感。
化简为繁方法1:发挥联想和想象,在主干的基础上适当添加一些富有内涵的修饰成分,使句子的意义变得具体而生动。例如原句:月亮照在草原上。我们可以这样修改:(皎洁的)月亮(温柔地)照在(故乡辽阔的)草原上。再例如原句:我喜欢静幽,总斜倚着树干,思索友人的深情。我们可以这样修改:我喜欢(红彤彤的枫叶旋在风里的)静幽,总(在晚霞中)斜倚着树干,(撷一片枫叶遮住眼睛,)思索友人的(脉脉)深情。
化简为繁方法2:利用重复的手法,增加一些修饰性的语言。例如原句:我喜欢听父亲的笛声。我们可以这样修改:我喜欢听父亲的笛声,(喜欢听父亲那载满了我童年乐趣的笛声)。
方法二:善用修辞,来一点“形象”
修辞,犹如语言百花园中的艳朵奇葩,如果能在文章中适当的插几枝,那就会为我们的文章增添几分亮丽的色彩:巧设比喻,以求形象生动;大胆夸张,以显灵气飞扬;多用设问,以求启人深思;反复吟咏,以抒绵绵之情……
如写“美”:“生活中处处有美,美是多姿多彩的”,平铺直叙,很空洞,很乏味。我们可以这样修改:“美是游荡在寒冬中的几点残雪,美是漫步在蓝天上的几缕浮云,美是跳跃在湖面上的一抹夕阳,美是回荡在密林中的几声鸟鸣”,综合运用排比、比喻、拟人修辞,生动、具体、有画面感。
方法三:活学巧用,来一点“诗意”
我们可以巧妙引用或化用古诗文中的名言佳句来表达内心的感受;我们也可以巧妙化用古今中外的名著人物性格特征及经历来抒发感情。
如巧引诗句:上小学后,我接触到了唐诗宋词。开始,我只是浅显地读一读,背一背。读多了,我就学着体味诗的意境。我会因“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英雄气概而流出坦诚的泪水,也会由于“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的人生愁绪发出一声声深深的叹息;当然,我也会神往于“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人生境界。
如巧妙化用名著中的人物性格特点和经历来抒情:我的心开始与鲁滨逊在一起流浪,在孤魂野岛上经历凄风苦雨;我开始寻找一位吉卜赛姑娘优美的身影,体味她对加西莫多的震撼;我开始接触苔丝的温柔,柯察金的坚韧,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情韵……
方法四:幽默风趣,文采飞扬
看电影,大家喜欢诙谐有趣的;交朋友,大家喜欢幽默风趣的;写作,也是同样的道理。
如大词小用:镜子中,我脸上的小痘痘“大势已去”,只有三个“残兵败将”还“坚守阵地”,看来与之道一声“沙扬娜拉”为期不远了。
如巧改诗句:站在操场中央,我是如此格格不入。看那男生的“凌波微步”,速度赶超“神六”啊!我只有一个劲儿地羡慕,“仰天长啸出操场,我辈何时能减肥”,唉!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优秀语言,穿越时空,流传久远。同学们,赶快使用起来吧!
(本文由小学语文叶建松名师工作室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