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0
星期五
当前报纸名称:余姚日报

“民本”的力量

日期:12-13
字号:
版面:第06版:河姆渡       上一篇    下一篇

  □孙海苗

  作为全省首批先贤地方教育材料,《浙江优秀先贤教育丛书》共13卷26册今年9月发布,其中余姚负责编写了涉及王阳明、黄宗羲的2卷4册,目前已在全市义务教育段学校推广使用。

  近日,余姚市有关部门召开会议,对两位先贤的教育材料进行专题探讨。与会专家认为,这套丛书对于传承弘扬优秀历史文化、讲好中国故事、让文化自信、让文明繁盛具有重要意义。

  一

  在中国思想史上,王阳明和黄宗羲如同两颗璀璨的明珠。渐次清晰的是,两位先贤还有着“同类项”——民本思想。

  王阳明的“明德亲民”论,坚持《大学》古本首句原文“在亲民”的提法,反对程朱理学将之改为“在新民”。先生指出:“‘亲民’犹孟子‘亲亲仁民’之谓,亲之即仁之也……又如孔子言‘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便是‘明徳’,‘安百姓’便是‘亲民’。”他继承了孔孟“仁政”“爱民”的民本思想传统,用“万物同体”、“天地万物一体之仁”来诠释《大学》古本中的“亲民”理念,体现了良知学说的民本特质。

  下面这个故事更有说服力。王阳明晚年居越讲学期间,时任绍兴郡守的南大吉将政事堂命名为“亲民堂”,并发誓“吾以亲民为职者也。吾务亲吾之民以求明吾之明德也夫”。王阳明特地撰写了《亲民堂记》,赞赏他的“亲民”志向。

  富有关联的是,王阳明所提倡的“明德亲民”民本政治主张,对于黄宗羲的新民本思想不无启发。

  在明清之际,儒家所倡导的民本思想,催生了民主启蒙的萌芽。黄宗羲在他的《明夷待访录》中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等,形成了“民主君客”的新民本思想理论。黄宗羲还对做不到“民主君客”的君主专制提出了激烈的批评。他的理论具有朴素的民主启蒙性质,既是传统民本思想的“极限”,也是近代民主思想的“开端”,对我国近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有着较大影响。维新派代表人物梁启超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写道:“梨洲有一部怪书,名曰《明夷待访录》……的确含有民主主义的精神。”

  “致良知”“知行合一”学说,将重点放在“行”上。黄宗羲认为,“致字即是行字”,“致良知”就是“行良知”,强调的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反对知行脱节、言行不一,这是深得阳明心学精髓的精辟之论。

  二

  “民为邦本”之说见于《尚书·夏书·五子之歌》的“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是传统民本思想的核心内容。中国共产党把它发展成为“人民至上”原则,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

  追溯起来,传统民本思想萌芽于商周时期的“重民”“保民”。春秋战国时期,可谓百家争鸣,但无论是墨子的“万民和”、管子的“以人为本”,还是儒家提出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以及“载舟覆舟”说等,都闪烁着“民本”“仁政”的影子。

  传统民本思想集“民为国本”与“君为政本”于一体,本质是维护封建君主专制体制的运行,既有一定积极性,也有较大的局限性,最主要的是并没有赋予人民真正的权力。

  中国传统民本思想和马克思主义相结合的一个重要产物,乃是“群众路线”。从成立时的13名代表、50多位党员发展到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以及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着群众路线。

  高扬人民的主体作用,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到“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以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时刻提醒着我们,人民群众是国家的主人,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与群众息息相关的就业、保障、健康、医疗等民生问题,永远是中国共产党关注最多的话题。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六个必须坚持”,其中第一个就是“坚持人民至上”,彰显了新时代的思想高度。

  三

  自古至今、从旧到新,民本思想源远流长,一脉相承。

  民众的苦乐让人牵挂,民本的力量深入人心。浓厚的家国情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是我国知识分子的优秀传统和特质。作为其中的佼佼者,王阳明、黄宗羲所提倡的“亲民”、重视民生的思想主张,在当下仍具有重要意义。作为新时代的知识分子,我们要学习先贤文化中的先进性,重道义、勇担当,不负众望,做一个对时代、对社会有用的人。

  仿佛之中,中天阁书声琅琅,化安山的梅花又香了。“文献名邦”余姚倾力传承、弘扬阳明文化,一年一度的阳明文化季很能说明问题。对于黄宗羲的研究也正在渐渐升温,前些年举办的黄宗羲民本思想国际研讨会,就是一个有力的佐证。

  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时代精神,大力推进文化强国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上下十分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和发展。关于深化文化“两创”(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我们还有许多工作要做,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