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1
星期六
当前报纸名称:余姚日报

文艺赋美乡村振兴

日期:12-12
字号:
版面:第06版:农村天地       上一篇    下一篇

  大庙周村文化主题公园一角。             记者 赵晓晨摄

  大庙周村文化礼堂一角。      记者 赵晓晨摄

  ■本报记者 赵晓晨

  干净的村道笔直开阔,家家户户的庭院里装点着花花草草,停车位里车辆整齐停放,改造后的文化主题公园里陆陆续续有健身散步的人群……在泗门镇大庙周村,一幅文艺赋美的和美乡村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现在这小公园越来越漂亮,白天和晚上美得不一样呢。”漫步在大庙周村文化主题公园,村民周阿姨正领着孙子和其他村民闲聊。在村民眼中,文化主题公园最大的变化莫过于新修建的凉亭和夜晚的景观灯,“新修建的凉亭和公园整体和谐,让我们有了休闲的好去处。白天绿意盎然的小公园一到晚上亮起灯光就更美了,我们吃了晚饭就会来这里逛两圈。”

  今年4月,大庙周村文艺赋美建设正式启动,第一个考虑的就是村庄的硬件设施提升。除了凉亭和景观亮化,文化主题公园的另一大面貌改变就是步道的改造。原来的鹅卵石路、水泥路变成了五彩缤纷的高品质休闲步道,每隔几米,图样新颖的节气标识就出现在脚下,让前来锻炼、散步的群众倍感新奇。小小的景观提升不仅让村民在文化主题公园中感受到四季变幻,还让大家的休闲活动品质得到了提升。

  文化主题公园“贴隔壁”的文化礼堂里,正在搭棚上演群众喜闻乐见的越剧。下午开场前,欢乐大舞台前的村民或是就座在村委会准备的长凳上,或是摆好自带的凳子,有序进场入座。随着越剧演员登台,观众席中爆发出一阵阵热烈的掌声。

  “今年10月村里就有7天的姚剧演出,把戏文演到家门口,让我们不出村庄就能听戏,别提多开心了。”村民邹慧云阿姨说,每年村里都会组织戏曲演出,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村党委副书记周文君说:“上级部门送戏下乡、爱心企业家捐款唱大戏、村委会出资请戏班演唱,无论是哪一种都是惠民利民的好事,锣声一响,群众的掌声和笑脸就是最好的回馈。”

  广场上好戏不断,文化礼堂里也热闹非凡。经过半年多的规划和重新装修,文化礼堂一楼大厅宽敞明亮,阅读区、展览区、会客厅、家园馆,多功能的场所为全村男女老少提供了文化活动的平台。周文君说:“我们将原本设置在文化礼堂一楼的便民窗口转换成其他文化功能区块,让文化礼堂发挥文化作用,真正成为村民的精神文化中心。”

  艺术乡建的关键,是运用好乡村土生土长的文艺资源、文化财富,对接好农民群众美好生活文艺需要。在大庙周村,有一支土生土长的舞蹈队,在负责人许群玲的带头下,从2017年开始就有不少热爱舞蹈的村民不断加入,让这支舞蹈队逐渐展现活力。这些年来,大庙周村舞蹈队经常参加泗门镇和市里的各种大型活动,以对艺术的热爱为更多人展示了大庙周村的艺术风采。许群玲说:“最近我们正在排演舞蹈《茉莉花》,感谢村委会帮我们扩建了舞蹈教室,让我们能在更好的环境内排演出高质量的艺术作品。”今年夏天,村委会对文化礼堂二楼的舞蹈教室进行了扩建,并加装了2台空调,为舞蹈队的日常排练创造了更好的环境,同时邀请专业舞蹈老师前来指导,助力村民艺术发展。让艺术家走进农民,让农民成为“艺术家”,艺术乡建才会是双赢实践。

  以艺术赋能乡村全面振兴,首先需要做好传承创新的文章。开车经过东环线时,不难发现大庙周村的精美墙绘,水墨风格的绘画与当地田园风光、整齐的民居相互呼应,不仅让村庄散发出艺术气息,还与当地环境和谐共通,让人眼前一亮。走进村庄,村道边的路灯杆、电线杆上,以二十四节气为主题的绘画为这些原本平淡的装置换上新装,也让村中多了道赏心悦目的靓丽风景线。大庙周村以不断的实践表明,坚持守正创新,以艺术赋能乡村,将传统文化、时尚元素等与村庄民居、村落设施恰当结合,有助于不断推动乡村文明和谐、美丽宜居。

  “以前这里停车位少,我们停车困难。”村民符文波说,受限于村庄原有布局,狭窄的村道和家家户户的小汽车不能兼容,大家便努力把车“塞”进村里,一来二去就会堵塞交通。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同时为村民提供更加舒适的停车环境,村委会认真排摸、梳理村庄内的闲置土地,为村民划定停车位,今年新增停车位约30个,目前全村车位已达200余个。同时,在此次村庄梳理中,村委会将部分杂乱的荒地重新划分,在停车位附近设置小菜园,使整齐的菜园与停车场相得益彰。村干部杨梦迪说:“明年种上小青菜、小番茄等蔬菜,这里的田园景观将更加美丽。”

  乡村全面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在漫长历史演进中,大庙周村形成了大量富有特色的文化遗产和艺术财富,从明朝传承至今仍在为群众交通带来便利的皇封桥便是最好例证。原本的皇封桥是一方窄窄的石板桥,百余年来一直是大庙周村群众的精神地标,村民们人人都能讲出皇封桥的故事。近年来,在上级部门的帮助下,皇封桥得到了保护与传承,在进行加固和修复后,再次守护着大庙周的群众。皇封桥、杨氏老宅等各类历史文化古迹正在大家的保护下一步步焕发生机,让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交相辉映,为乡村文明与乡村振兴注入不竭动力。村党委书记黄立军表示:“我们将加强新时代文化引领,增加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提升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充分激发群众文艺创造活力,为乡村优秀文艺人才提供展演舞台,不断催生乡村文艺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