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云霞
12月4日下午,梨洲街道市人大代表、街道居民议事会成员代表以及街道相关领导一行,走进南雷里社区南园新村西区,对刚完成的老旧小区改造工程进行实地视察。
视察过程中,代表们仔细查看小区外墙粉刷、绿化提升、设施设备提升等工程改造情况,认真聆听街道干部介绍,并就改造工程前后对比及后续维护等方面进行深入了解。在对老旧小区改造工程成果给予充分肯定的同时,代表们也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希望社区能够进一步加强与居民的沟通,充分了解居民需求,确保后续老旧小区改造工程能够更加贴近居民生活实际,真正让居民受益。
老旧小区改造关乎民生福祉。今年以来,人大梨洲街道工委认真落实市人大常委会各项决策部署,全过程、全方位、多渠道参与民生实事项目的征集票荐、监督推进到最终“落地生根”,充分发挥人大代表履职为民作用,全面提升民生实事项目办理实效,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聚焦“集民意”,推动民生实事落地见效。人大梨洲街道工委以尊重民意、服务民生为切入点,通过多种形式,广泛收集民声民情、征集民生实事项目意见建议。今年2月底,该街道组织召开居民议事会,对街道工作报告和民生实事项目进行分组讨论,票选推荐出10个2024年街道民生实事项目。同时,该街道组织人大代表、居民议事员通过日常接待选民、走访座谈、征求意见等形式,多方听取群众对于民生实事项目的意见和建议。在此基础上,人大梨洲街道工委会同相关部门,从专业的角度对项目进行综合分析、研判,确定候选项目,最终确定梨洲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南中心门诊楼装修工程、梁辉至黄明公路段大修工程、世南东路沿线整治工程、上姚江清淤工程(最良江段)等10个项目作为街道2024年度民生实事项目。实现民生实事项目从“闭门造车”到“开门问策”,从“为民作主”到“由民作主”转变。
同时,人大梨洲街道工委聚焦“强监督”,推动“实事”真“实施”,将民生实事项目列入年度监督工作计划,组建民生实事项目监督小组,专题了解项目进度和实施情况。同时,针对每个实事项目推进的时间节点,组织人大代表、居民议事员开展集中视察监督,重点听取项目推进中存在问题的情况,合力研讨解决方案,确保民生实事项目有序推进。
打造“助力站”,助力“山区八村”奔共富。今年4月,人大梨洲街道工委整合山区雁湖村、燕窝村等8个村的人大代表联络点,在雁湖村成立人大乡村振兴助力站,打造梨洲街道四明山区乡村发展、共同富裕的“加油站”。人大代表们把助力站作为代表履职平台,积极用新理念、新视角、新技术助力农文旅融合。5月9日,市人大代表鲍迪群和韩静安在乡村振兴助力站开启了一场助农直播,30分钟的直播里详细介绍了笋干、茶叶、霉干菜等四明山“明星产品”,提升了产品知名度。“以前是各村单打独斗,现在依托乡村振兴助力站和梨洲街道‘代表促共富’工作小组,实现了‘山区八村’资源共享、事务共管、难题共解、活动共办、发展共促。”人大梨洲街道工委主任严浩迪说。
今年上半年,梨洲街道乡村振兴助力站组织辖区内市人大代表和街道居民议事会成员,对上王岗红茶生产、燕窝古道建设等进行了实地视察,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意见和建议,助力绘就强村富民新图景。
此前,梨洲街道的“山区八村”资源资产分散、发展缺少统筹,村集体经济“囊中羞涩”。去年,在人大梨洲街道工委的助推下,由山区八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入股的强村公司——市众雁建设开发有限公司成立,吸纳综合素质高、能力强的各村“两委”干部、农村能人、返乡大学生加入公司管理层,为村集体经济“造血”,八个村以参与分红的形式,共享“共富果实”。在强村公司的日常工作中,梨洲街道“代表促共富”工作小组积极发挥作用,为其排忧解难,也监督其运作、运营。市人大代表、强村公司董事长鲍迪群介绍,如今“山区八村”有了自己的品牌商标“梨洲众雁”,旗下有梨洲红乌龙茶、金冠竹笋、燕窝油茶、章雅山高山樱桃等农产品,它们的开发、加工、推广也有了专业团队的“保驾护航”。在打造品牌的同时,人大梨洲街道工委还推动企业结对村(社区),使资源与需求高效对接,真正实现“村企”联动。
此外,人大梨洲街道工委创新推动集代表履职、培训、宣传于一体的代表工作新模式,激励各级人大代表亮身份、当骨干、作表率,展现代表履职新气象;在多元文创园设立扶持楼宇经济监测点,在雁湖村设立创建未来乡村监测点,做深做实“8+4”经济政策监督,助推政策落地,推动地区经济发展;建好用好联系群众平台,持续开展联络站代表主题接待活动,今年以来累计组织代表接待、专项调研等各类活动35项,收集意见建议38条,逐一安排落实;通过“代表一起来”平台,共收集民生小事311件,已办结307件,推动解决好群众身边的揪心事、烦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