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余姚物产 鲁建土
进入初冬,四明山区的农户,就开始制作番薯胖和烘番薯枣子了。
过去,农户在每年番薯收获时,大多会留取一些表皮光滑的新鲜番薯,放置于灶间,上下铺上稻草,以便保暖。因为山里冬天气温较低,冻坏的番薯烧熟了有硬块,而且要变味。经过一个多月的贮存,番薯表皮起皱,淀粉自然转化为糖分,甜度已经很高了。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大人小孩都喜欢把这时候的番薯削皮当水果吃。趁着晴好天气,勤快的山里人把这些番薯挑到井头,用清澈温暖的山泉水洗刷干净,然后削去外皮,大一点的用来烘番薯枣子,余下的留作做番薯胖。
做番薯胖的番薯切块后,在农家土灶里煮熟,捞出来放在木桶里。锅里留下的番薯糖浆,是一道美味,小时候,我们都抢着喝。每家制作的番薯胖,各有千秋,会依据自家的喜好,放入芝麻、切成细末的生姜、桔子皮等,不够甜的再加些糖,然后用干净的竹棒或木棒,捣烂捣透。刮番薯片的木模相对简单,是一块平整的小木板,四周钉上厚度约为半厘米的细木条,木板背面再做个把手即成,一般木匠家里都有这个木模。
刮番薯片时,在木模上覆一块湿手帕,用菜刀挑些番薯泥,均匀地刮在木模上。晒匾上铺些干净的稻草,一防止粘连晒具,二能加快通风干燥。把木模倒扣在稻草上,拉下手帕,一大块湿番薯片就产生了。这样的薯片经两、三个日头晒,当表面发白、手感发硬时,把它们剪成几根长条,再把长条剪成麻将牌大小的菱形状或细长条就行了。这时候的番薯片也可以吃,像牛皮糖,嚼起来很香。储藏起来的番薯片,每当家有来客,或者村里头放露天电影,以及除夕夜吃了团圆饭之后,每户人家都会用沙子炒些番薯胖、六谷胖,南瓜子、葵花子等炒货,作为招待客人和家人的零食,那个炒番薯胖吃起来特脆,很香甜,让人念念不忘。
把烘番薯枣子的番薯,削成两头尖,中间圆润,在铁锅里煮熟,焖透。在空屋里找块地,里面支个废旧的大铁锅,锅内盛上炭火,撒上些秕谷或砻糠,再覆上灰,让它有烟无明火。放上自家用铁丝编的筛子,上面盖上麻袋,使其在烟火的熏烤下慢慢干燥。其实,烘番薯枣子是个慢工细活,需要有足够的耐心,烘一锅番薯枣子要经过四、五个昼夜,必须有人不间断照看,如果锅内火太旺,番薯要烘焦,需盖点冷灰,控制温度,上下勤翻动,而且不能把表皮弄破,破了就要变形,“卖相”难看;锅里火不旺或灭了,番薯就不会干,费时费工。所以,家里烘番薯枣子,最苦最累的是家庭主妇,晚上要好几次起床侍弄它。待番薯七分干燥后,锅里不再放瘪谷和砻糠,温度也不需要太高,趁番薯上下翻动之际,把每只番薯轻轻压扁。
一锅番薯枣子,三十来只,每只三两左右,最多5公斤。一只上好的番薯枣子,两头尖尖,中间大,略扁,呈暗红色,表面有糖分溢出,泛着油光,软硬适中,举在阳光下看,通体鲜红。吃起来糯而不腻,香甜可口,因味若枣子,而美其名曰番薯枣子。
近年来,番薯枣子这一传统美食,在大岚的黄家庄村等村,得到继续传承和发扬。先进的烘焙设备,娴熟的技术,制作速度加快,且采用真空包装,更加卫生,保证了纯正口味,也延长了保存期。今天,番薯枣子作为家乡的特产,已成为一份精美的伴手礼远近闻名,并以其独特的魅力,香飘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