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2
星期日
当前报纸名称:余姚日报

创新锁“鲜”技术 拾味坊让梁弄大糕走得更远

日期:12-05
字号:
版面:第05版:市民生活·广告       上一篇    下一篇

  ■本报记者 干雨微

  眼下,位于梁弄镇湖东村的“浙拾糕首”工厂里,一块块梁弄大糕经过充气密封及精致包装,即将打“飞的”送到顾客手上。据负责人施哲锋介绍,每年临近过年,拾味坊都会制作大量的梁弄大糕,一般是现蒸的。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他们采用锁“鲜”技术,由“浙拾糕首”工厂批量生产可以冷吃的梁弄大糕。

  走进工厂,一股清新的米香扑面而来,工作人员正在制作台上忙碌,筛粉、雕空、加馅、上蒸,不到20分钟,软糯香甜的梁弄大糕就出炉了。出炉的大糕被放到架子上冷却至常温,之后通过流水线进行包装。

  印象中,梁弄大糕都伴随着腾腾的热气,一旦冷却,便会发硬。而在拾味坊的创新下,梁弄大糕成了冷糕,仍能保持软糯的口感。“梁弄大糕是梁弄的特色美食,也是来梁弄游玩的游客很喜欢的伴手礼,更是在外游子时常思念的味道。”施哲锋介绍,但由于大糕的保质期限制,软糯的大糕只能供宁波及周边地区的顾客享用。

  为了解决大糕发硬的问题,施哲锋不断调整调配比例及制作方法,锁住了梁弄大糕的软糯,并申请了专利。经过升级的梁弄大糕不仅样式更精美,保质期也能更长久,从原来的3天延长至10天,实现从热吃到冷吃的转变。不仅如此,冷糕复蒸后也不会变得干硬,仍保持软糯的口感。有了锁“鲜”技术,梁弄大糕走出国门不再是梦想。

  “前段时间,我们在小程序上试卖,反响很好,一上新就被抢光了。很多顾客发来反馈,说本来不喜欢吃糕点的孩子一下子吃了3块,非常喜欢。”施哲锋笑着说。

  目前,施哲锋已调试好装备,该生产线在设备全开、人员充足的情况下,预计一天能生产20000块大糕。施哲锋还设计了应景的包装盒,把非遗美食与文化创意相结合,使梁弄大糕产业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