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张敏)“欠债还钱”天经地义。一般情况下,“讨工钱”最坏的结果就是无功而返,近日我市有一名男子却是“讨工钱”不成反而赔了对方一笔费用,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今年夏天,水电工夏强(化名)接到了一个工地上的活。辛辛苦苦做完后,却始终拿不到自己的1000多元工资。为了讨要工资,他多次找到让自己干活的老板,但老板却说,工程是从李风(化名)那里转包过来的,要钱就得找李风。
事发当天,夏强去找李风讨要工钱。人没见到,却看到李风停在租房门口的电动自行车,车上还插着一把钥匙。出于“没讨到钱那就拿车”的想法,夏强骑上这辆电动自行车就离开了。
半路上,夏强遇到了李风。李风一看对方骑着自己的电动自行车,马上拦住夏强理论,并报了警。夏强看到李风,当即讨要之前被拖欠的工钱,李风却表示自己没钱。工钱没讨成,夏强渐渐暴躁起来,和李风发生了争吵。吵着吵着,夏强的手肘推了李风,李风被推后躺倒在地上连喊“胸口疼”。
看到李风倒地,夏强的内心很不平静,一边愤懑自己始终要不到工钱,一边怕李风真的磕碰出什么毛病。事情闹到最后,警方介入,李风被“120”送去医院诊治。
幸好,经过检查,李风身体没有大碍。事后,市司法局兰江司法所调解员黄能介入了这起纠纷,帮着双方厘清法律问题。经过调解,夏强支付李风一笔费用,李风放弃对夏强的责任追究,而李风拖欠夏强的工钱,两人另行协商。按照李风的说法,他还是要等“上家”结付之后,才能将1000多元的工钱发给夏强。
黄能表示,夏强“讨工钱”结局的反转让人唏嘘。现在,工程层层转包的现象并不少见。作为一名一线工人,如何在这层层转包的过程中,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仅是当事人而且是全社会应该思考的问题。年关将近,“讨工钱”也成了部分被拖欠工资工人的“头等大事”,黄能建议,“讨工钱”群体应该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切忌在“讨工钱”过程中采取过激的行为踩踏法律的红线,到头来只能“赔了夫人又折兵”,得不偿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