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2
星期日
当前报纸名称:余姚日报

传统老手艺 留住豆豉香

日期:12-03
字号:
版面:第06版:视觉生活       上一篇    下一篇

  △王勤飞将装毛豆的筛子清洗、晾晒后,放入发酵间。

  △全密封的发酵环境中,毛豆表面长出了一层白茫茫的“花”。

  △王勤飞将制作好的豆豉搅拌均匀。

  △王勤飞正在仔细观察豆豉的成熟情况。

  ?用器皿密封保存,这样不仅能延长保存时间,还能使香气更加浓郁。

  △王勤飞和谷伟英注册了“夏万朗兴”商标,并进行统一包装。

  △豆豉烧白虾鲜香美味。

  △老客户上门购买豆豉。

  △谷伟英将制作好的豆豉分装到玻璃瓶中。

  △储藏间内的温度常年保持在18℃,以保证豆豉的新鲜度。

  记者 黄静波摄影报道

  豆豉制作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余姚的老手艺。在凤山街道皇山桥村,有一对闲不住的夫妻——王勤飞和谷伟英,退休后开起了豆豉作坊,并注册了“夏万朗兴”商标,将这种老底子的味道再次呈现在老百姓的餐桌上。

  近日,记者走进王勤飞和谷伟英的豆豉作坊,一股夹杂着酒香和咸香的豆豉香扑鼻而来。王勤飞一边搅动着豆豉,一边仔细观察其成熟情况。他告诉记者,每年10月底到11月初,是制作豆豉的最佳时间。

  制作豆豉,要经过蒸煮、发酵、盐渍、增香等多道工序。豆豉的原材料是新鲜的毛豆。若想做得美味,发酵这道工序最为关键。夫妻俩沿用的是纯天然发酵工艺,不仅要保证全密封的发酵环境,还要严格控制发酵间的温度和湿度,直到毛豆表面长出一层白茫茫的“花”。

  这几年,王勤飞和谷伟英不断总结经验,严把卫生关,提升豆豉品质。他们还主动把豆豉样品送检,或者配合监管部门抽查。如今,他们已拥有了一批固定的客户,除了在余姚本地销售,产品还发往全国各地。

  说起未来,王勤飞信心满满,他们不仅要扩大生产规模,还要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让余姚的豆豉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