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洲街道竹山村科普协会第四次代表大会现场。 记者 张云霞摄
■本报记者 张云霞
近日,在市科协和梨洲街道的关心支持下,梨洲街道竹山村举行科普协会第四次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村新一届科协委员。当天,来自该村科技型企业的代表、科技工作者代表、种养殖大户、村干部、村民代表等共聚一堂,共商村科协工作大计,为全面开创竹山村科协工作新局面凝心聚力。为了更好地指导各村(社区)开展科普协会换届选举和做好下步科普工作,梨洲街道还邀请辖区内27个村(社区)相关负责人现场观摩学习。
“五年来,竹山村科普协会在村党总支的领导下,在上级科协的关心指导下,各项事业取得了很大的发展。”竹山村党总支书记史建平介绍,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各行各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科技,乡村振兴更离不开科技。近年来,竹山村坚持党建引领,深入实施科教兴村和人才强村战略,把推动科技创新、加大科普宣传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积极创新工作思路,组织广大科技工作者开展科普工作,促进优质科技科普资源深入农村、服务农村,使“科普之花”在美丽乡村绚丽绽放。
围绕中心工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近年来,竹山村科普协会紧紧围绕村中心工作,按照“科技促发展”的工作要求,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变。为解决村民“失地不失业”的难题,该村在上级有关部门的指导下,开展多轮实用技能培训,如电商物流、老人护理、家政保洁等,帮助村民掌握本领、拓宽就业渠道;依托辖区内中小企业众多的优势,为失地农民搭建平台,进一步调动失地农民参与就业创业的积极性;积极配合街道科协、发展服务办等办线,组织村企业人员参与技能培训、考察学习、座谈交流等,帮助企业提升科技创新水平。
深化科普活动,创新服务推进乡风文明。竹山村以“强化阵地建设,营造科普氛围”为指引,以促进全民科学素质为抓手,把弘扬科学精神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密结合,积极培育乡村文明。五年来,该村累计投入50多万元加强村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科普文化活动阵地,建设了标准科普长廊和科普活动室,采购各类书刊近500册,其中科普类图书报刊200余册。同时,该村持续丰富群众科普活动,结合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全国科普日、科普周、科普月,利用农家书屋、党员读书活动点开展村民读书会活动。该村还建设了“科普讲堂”,定期开展各类科学文明健康的群众性科普活动,截至目前已开课4次、培训500余人次。
加大服务保障,夯实基层科学组织建设。竹山村高度重视科普协会工作,把该项工作列入村议事日程,并纳入全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总体规划,形成各条线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切实做到“年初有计划、过程有检查、工作见成效、年终有表彰”。该村加强科普协会工作资金保障,确保科普经费逐年增加,目前科普经费投入每年平均3万元。该村还全面加强科普志愿队伍建设,打造技能帮扶、微企服务等青年志愿科普服务站,并与辖区内学校、企业开展紧密合作,丰富科普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截至目前,全村共有科普志愿者120名。
今后,竹山村将积极响应街道科协“科普梨洲”提升行动,进一步挖掘村内科普人才,推动科协资源和基层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深度融合,依托卫生、教育、农技“三长”类人员,创新开展“点单式”“菜单式”科技志愿服务,凝聚各方力量,不断提升农村科普工作的覆盖度,更好满足农民科普需要、提升农民科学素质,为农村高质量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坚实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