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2
星期日
当前报纸名称:余姚日报

以一技之长探寻土布之美

日期:11-28
字号:
版面:第06版:农村天地       上一篇    下一篇

  邵爱凤正在展示自己的余姚土布衍生品。   记者 赵静摄

  ■本报记者 赵静

  她擅长手工缝制,用巧手制作土布衍生品;她热爱舞蹈,用优美舞姿点亮乡村舞台,被镇成校聘请为业余舞蹈老师;她还是村铜管乐队的成员,经常参加演出,用乐器吹出欢快的音符。她就是小曹娥镇朗海村村民邵爱凤。

  但在众多爱好中,邵爱凤最喜欢的还是探寻土布之美,用一技之长点亮生活。

  土布旗袍、土布手提包、土布玩偶……走进位于小曹娥镇朗海村的余姚土布展示馆,映入眼帘的是墙上各式各样手工织造的土布服饰;橱窗里,摆放着琳琅满目的土布衍生品。“这里大多数衍生品是由我们朗海村的巧手邵爱凤缝制而成的。”余姚土布工作室负责人应亚金笑着介绍。

  今年59岁的邵爱凤是朗海村小有名气的裁缝师傅。“一开始,我是做出门工的,到别人家里帮人做衣服,一天或几天。”邵爱凤说,结婚后,她开了一家裁缝店,做来料加工或订制的服装。

  邵爱凤心灵手巧,能将普通的布料变成一件件精美的衣裳,小店生意一度十分红火。随着时代的发展,裁缝店的生意渐渐没落,不少同行都改行了,但邵爱凤一直没有放弃。

  三年前,来自应亚金的邀约开启了邵爱凤制作余姚土布衍生品的生涯。“爱凤,可不可以用你的一双巧手制作一些土布作品,让阿拉的非遗土布走出去,以更好的形态得到传播和推广。”“好的啊!”邵爱凤不假思索,立马答应。

  与非遗土布“亲密接触”后,邵爱凤开始把更多时间与精力用在制作土布衍生品上。她在没有创作经费的情况下,开始义务创作童装、旗袍、香包、贴画等形式多样的系列土布衍生品。应亚金作为“参谋”,经常向她提出建议或提供各种式样,而她则一心一意地穿针引线。那些作品既体现了土布的特色,又演绎出了现代时尚,深受女性朋友的喜爱。

  “你看,这个旗袍样式的土布钥匙包是我前不久花费了三个小时制作的。”邵爱凤介绍,每个作品从设计到打样,从裁剪到手工针线,再到成品,都是她一个人完成的。没有模板、没有图稿,邵爱凤就从网上查阅资料,一步步研究,再不断地改进和创新,才有了现在这一系列的作品。

  “小巧精致,真好看!”对于邵爱凤而言,虽然每做一件土布饰品需要花费不少心思,但是当一件作品完工后得到别人的肯定时,她的成就感就会油然而生。

  邵爱凤还经常受邀为土布手工艺爱好者进行土布饰品公益培训,传授制作土布饰品的手艺。在今年端午期间,她还教人们用土布制作香囊、艾草锤等。

  如今,作为余姚土布工作室的骨干成员之一,邵爱凤制作的丰富而实用的土布衍生品,经常会代表余姚参加宁波市、浙江省的文博会及展览会。“余姚土布作为阿拉姚北人民弥足珍贵的非遗,每一块‘完美’的布料背后,都凝结着老一辈织布人的一份心血。”邵爱凤说,为了让非遗土布更好地传承下去,她会尽己所能,发挥一技之长,让更多的人见到土布作品,了解土布历史,让土布焕发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