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2
星期日
当前报纸名称:余姚日报

瑶街弄村匠心打造“乡情馆”

日期:11-28
字号:
版面:第06版:农村天地       上一篇    下一篇

  乡情馆农耕文化展示区。      记者 张云霞摄

  瑶小米志愿服务队正在清洁家园。    记者 张云霞摄

  ■本报记者 张云霞

  走进位于马渚镇瑶街弄村文化礼堂二楼的乡情馆,蓑衣、捕鱼笼、淘箩、木桶、风车摇手、筛稻谷的风车……一件件老物件错落有致地或摆放着或悬挂着,吸引了不少村民和游客驻足品味。

  “这些老物件,别说小孩子了,现在很多年轻人都没见过,但是这些农具是以前农村里家家户户都少不了的,对农村老一辈人来说,这些东西承载了他们很多美好的回忆,十分珍贵,是劳动人民勤劳和智慧的体现。”瑶街弄村党总支书记魏君文说,美丽乡村建设要内外兼修,不仅要美在颜值,更要美在气质,美在老百姓的心里,要注重历史文化传承、挖掘文化底蕴、提升文化内涵。

  瑶街弄村是省卫生村、省法治示范村、省和美乡村特色精品村。近年来,瑶街弄村坚持党建引领,加快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注重农文旅融合发展,通过打造“乡情馆”,讲好乡村故事、助力乡村振兴。

  本土文化传承之地

  乡情馆里看变迁,老物件中忆乡愁。走进瑶街弄村的乡情馆,浓浓的文化气息扑面而来。

  “文化礼堂是今年3月份建成投用的,总投资约520万元,包括文化礼堂新建、装修、文化广场整治改造等,除了上级资金补助外,还有村里的一批热心企业家捐资120万元。”魏君文介绍,文化礼堂一楼为多功能厅、家宴中心等,二楼精心设计打造了乡情馆、农耕文化体验馆、“马渚·山水集”优质农产品展示中心以及儿童友好型共享阅读空间等。乡情馆是今年9月份建成开放的。

  乡情馆根据内容和功能主要分为守望、耕耘、初心、共享四个篇章。瑶街弄村是马渚镇乃至余姚市的绿色稻米生产基地,也是宁波市万亩星火稻米示范基地。该村的乡情馆充分融入了稻作文化、农耕文化。乡情馆内的稻作景观让人眼前一亮,几株金黄色稻谷直冲天花板,高大宏伟的造型十分震撼。“禾下乘凉梦 风吹稻花香”几个大字闪闪发亮。旁边的窗帘也别出心裁,一幅幅帘子上书写着“二月二 龙抬头”“七夕节 鹊桥相会”等传统节日的内容,文化味十足。

  最有年代感的要属老物件展示区域。“这些老物件,大都是我们村干部从村民家里收集来的,也有的是热心村民得知后积极捐献的,虽然乡情馆规模不大,但凝聚了很多村民的智慧。”魏君文说,这些老物件生动还原了昔日的质朴村风、村庄变迁和经济发展的脉络,展示着村民勤劳实干的精神风貌,更承载着村民割舍不断的农耕情结、农村记忆和乡情乡愁。

  在“耕耘”篇章,该村用图文结合的方式生动讲述了村情村史,以及近年来在发展现代农业和开展重大工程建设上取得的丰硕成果。“原来阿拉瑶街弄还有不少特色文化,这让我们觉得很自豪。”“我经常到这里来走走看看,很受教育。”村民们对这个乡情馆赞赏不已。

  记者了解到,目前,马渚镇民政部门正结合“乡村著名行动”,建设打造瑶街弄村地名文化展示馆,展示该村悠久灿烂的地名文化,通过地名与诗歌的结合,让参观者在文字的韵律中感受村庄的文化韵味。

  儿童友好共享空间

  你知道水稻的一生吗?在农耕体验馆,游客可以通过互动体验,感受水稻生长的全过程。

  再往前走,是一面结合二十四节气打造的“种子墙”。红花、月见草、谷子、百日草、荠菜、樱桃、孔雀豆……一面墙上整齐有序地挂着一个个玻璃瓶,瓶子里装有各类种子。“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一粒粒种子,打造了一个种子的新奇世界,唤起大家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兴趣。“种子墙”旁是一面可以翻转的照片墙,照片正面是图片,背面是文字介绍,展示有甲鱼、蟠桃、河虾、油菜花等图片,游客可以通过“翻翻乐”的方式,了解马渚的特色农业文化。

  瑶街弄村的乡情馆不仅是一个小小的科普体验馆,更是充满童真童趣的儿童友好共享空间。在10月底,来自宁波不同学校的35名各族青少年走进该村乡情馆,体验了一次意义非凡的“籽籽同心”研学之旅,收获满满。

  近年来,在市妇联和马渚镇妇联的关心指导下,瑶街弄村积极搭建以儿童友好为主题的服务阵地,在乡情馆的“共享”区域,打造了一个温馨、舒适的儿童友好阅读空间,给孩子们创造温暖、友善的空间,助力乡村儿童健康、快乐成长。空间内摆放有“田米米”和“瑶花花”两个专属瑶街弄村的IP形象靠枕和造型人物,让共享空间增添了几分可爱。

  “我们村是以农业为特色产业的乡村,最出名的就是油菜花和稻米,每年3月油菜花开的季节,我们都会举办油菜花节,因此,我们专门找人设计了两个IP形象,希望通过独特的文创IP,为乡村注入新活力,让我们的瑶街弄村更加‘出圈’。”魏君文介绍,“田米米”谐音是“甜蜜蜜”,它是以一粒大米为原型的小男孩形象;“瑶花花”是以油菜花为原型的小女孩形象。日前,在马渚镇科协的助力下,200多本少儿科普读物已经充实到了该阅读空间。

  乡风文明培育阵地

  乡情馆,不仅是群众享受文化的地方,在潜移默化中也涵养了文明乡风。

  走进瑶街弄村乡情馆,只见该村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文体活动等内容清晰呈现,每一件物品、每一张照片、每一份资料,都记载着乡村文明进步的历程,讲述着远去的农耕岁月,勾起了人们浓浓的乡愁。

  在乡情馆,村民们能看到瑶街弄村淳朴的风土人情、多彩的历史文化、丰富的文体活动,归属感、自豪感和幸福感油然而生。乡情馆成了凝聚人心的“加油站”和乡村振兴的精神源泉。

  多年来,瑶街弄村一直十分注重文化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组建乡村文宣队,落实保障经费,常态化开展理论宣讲、文艺展演和文化走亲活动,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乡情馆内还设置了村民议事厅,打造调解矛盾纠纷、促进文明乡风建设、凝聚乡村治理合力的新平台。今年9月底,瑶街弄村在乡情馆落成时还打造了一支瑶小米志愿服务队,以村里的20多名年轻党员为主要力量,坚持每月一次常态化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匠心打造乡情馆,让优秀历史文化与推进乡村振兴同频共振。接下来,瑶街弄村将进一步完善乡情馆设施,丰富文化活动,积极争创乡村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