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3
星期一
当前报纸名称:余姚日报

“你卷入非法集资案被通缉!” 留学生异国他乡遭遇电信诈骗

日期:11-26
字号:
版面:第04版:市民生活·广告       上一篇    下一篇

  本报讯(记者 张敏)留学生在异国他乡接到一个陌生电话,称该生卷入了一起非法集资案件,要求其支付1万元作为取保候审的保证金。就在这名留学生准备支付时,同学小李发现并及时拨打了家乡警方的报警电话。近日,市公安局阳明派出所民警介入一起发生在异国他乡的电信网络诈骗,帮助留学生挽回了损失。

  事情得从头说起。小李和小徐在大洋彼岸留学,是相邻寝室的同学。前一段时间,小徐的异常表现引起了小李的注意。“他最近不爱说话,神情紧张,经常躲在寝室打视频电话,和之前的日常表现大相径庭。”小李说。

  放心不下的小李和小徐进行了沟通。在小李耐心的劝说下,小徐终于吐露了心事。原来,前不久,他接到了一个自称国内某地检察院工作人员的电话,电话一接通,对方就“郑重其事”地称,小徐卷入了一起非法集资案件,需要他配合调查,并扬言如果小徐不配合,就会被遣返回国,为了增加自己说话的可信度,对方还给小徐发来了一张“通缉令”。

  一听是检察院打来的电话,再加上还有一张“通缉令”,小徐当真了,也吓坏了,对方还要求他一丝不苟地执行,并警告小徐要保密,“否则会被以泄密罪判刑”,小徐只得一一照做。看到小徐如此听话,对方告诉小徐,需要支付1万元的“取保候审”保证金,并表示这笔保证金在检察院查证无误后会原路返还。

  幸好就在小徐准备转账时,小李发现了他的异常,而小李出国前曾经从阳明派出所民警的反诈宣传中熟悉了几种常见的电信网络诈骗手段,他发现小徐的遭遇很像是骗局,当即决定跨洋向阳明派出所求助。

  派出所民警接到小李的电话后,确认小徐遭遇了典型的电信网络诈骗。通过小李的牵线,民警和小徐通上了话:“千万不要相信!千万不要转账!冒充‘公检法’工作人员是电信网络诈骗常见的手段之一,不要上当!”隔着千山万水,民警的反诈劝阻通过电波传到了小徐那边,在民警的耐心讲解和劝导下,小徐意识到自己差点被骗。

  “谢谢你们,幸亏你们及时劝阻,否则我真的会因为害怕被通缉而落入骗子的圈套!这下我终于可以放心了!”小徐向民警和小李表示了感谢。

  警方提醒,“公检法”在办案时会向当事人当面出示工作证件或者相关法律文书,但绝对不会通过电话、视频等网络形式给当事人发送通缉令、逮捕证、拘留证等法律文书。广大留学生如接到类似自称“公检法”工作人员的电话,一定要及时和国内的父母或当地的使领馆进行信息核实。千万不能盲目转账,以免上当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