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3
星期一
当前报纸名称:余姚日报

青山辉映石子桥

日期:11-22
字号:
版面:第06版:龙泉山       上一篇    下一篇

  ● 余姚履迹 陆程科

  “雪飞千仞挂层峦,山鬼女萝白昼寒,天为奇山开绝胜,故将双瀑作奇观”。这是明代进士陆渊诗咏化安山瀑布的诗句。化安山乃四明山北麓的支脉,位于陆埠镇南雷村十五岙自然村,那里不仅有峰峦叠翠、奇峰峻峭的山水风光,还有独特深厚的人文景观,其中化安山下的一座石子桥就特别神奇。

  这座石子桥看起来很普通,桥身布满苔藓,桥体两侧没有围栏,唯有东西两侧高过桥面的两棵楝树成了小桥的围挡,簇拥着桥面,绿荫婆娑,当地村民也有称它为洞桥的。此桥高约4米,宽约0.8米,横跨山距约5米,全部用青石堆砌,不用一凿一斧,没有任何混凝土辅料浇筑,桥面正中镶嵌着一块面积约0.5平方米的正方形青石,上面镂刻简易的八卦图案,看上去神秘又庄重。简朴的石子桥贯通南北,南连明代黄御史墓道,北侧连着300多年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黄宗羲的墓冢。石子桥没有标注确切的建造时期,也没有工程建造的彪炳史册,但这座桥已有350多年的历史,镌刻着化安山的风雨沧桑。

  无数人走过此桥都会驻足,向四周眺望,四周山清水秀,顿感神清气爽,心旷神怡。几百年来,这座桥从没有被洪水毁损的记录,连特大山洪来临时,周围的建筑物都浸没在一片汪洋之中,但这座桥却能安然挺立,水从来没有没过桥面,湍急的洪水到了这座桥前,水势会平缓许多,从桥底下急速窜过。2013年“菲特”台风来袭,把化安山下的一些村庄都淹成汪洋,甚至有些村民家里都进了水,山下村庄满目疮痍,一片狼藉,但这座石拱桥岿然不动,安然无恙,让人称奇。

  石子桥不仅拥有顽强的生命力,它还肩负着一个重要的使命。相传那时候,站在这个正方形的八卦图上,能准确地判断出什么时辰。因此,人们在田间地头劳作,就可以准确地来判定日出日落,安排一日的作息。他们在劳作中惊奇地发现,天晴时这里可观天象,精准报时,这正是它的奇特之处;遇到阴雨天的黄昏时分,还时常发出老妇纺棉花“吱嘎吱嘎”的声音,引用黄公梨洲先生的说法是:“深出雪会无人迹,终夜风来伴虎声”。上了年纪的老人在感叹造桥的能工巧匠之余,都认为化安山下这座石子桥的神奇和灵韵,仿佛蕴藏着一种魔力。

  位于洞桥东北面是一片小小的梯田,这是当地村民世代耕种的粮田。春天山水流进梯田泛波光,夏天绿意葱茏作物繁茂;秋天果实累累一片金黄;冬天麻雀成群衔泥梁。这里的人们在这方风水宝地上耕耘,种植稻谷高产丰收,常年有好收成。

  当年,浙东学派创始人、著名思想家黄宗羲隐居化安山下作诗:“右手犁锄三四件,左手翰墨千百通,数间茅屋尽从容,一半书斋一半农”。他白天在地里劳动干农活,晚上借着煤油灯的光亮读书著述,纵横天下事。许多有识之士走过石子桥,来到化安山求学拜师。由此,这座小小的石子桥也就在化安山的史册里,留下了最神奇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