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3
星期一
当前报纸名称:余姚日报

红薯

日期:11-22
字号:
版面:第06版:龙泉山       上一篇    下一篇

  ● 陈年旧事 五月风

  从前年开始,我大都吃上一二只红薯来充当晚饭。母亲对我的这种吃法很鄙视,说放着好好的饭菜不吃,就吃这个。转而又说这一点随我姥姥了,是个“番薯命”,大鱼大肉不稀罕,就爱吃番薯,怎么都吃不够。

  红薯又名山芋、红芋、番薯、地瓜等,我们老家的人称它为番薯。它富含蛋白质、淀粉、果胶、纤维素、氨基酸、维生素及多种矿物质,有“长寿食品”之称。母亲、姥姥那两代人,对红薯是有共同感受和相同记忆的。那时粮食往往不够吃,替代粮食的主要就是红薯,并且一吃就是半年(从当年9月到次年3月)。村西有一块红薯地,常有被撤下的红薯藤扔在地边。小时候,母亲总会挎着篮子,带着弟妹在收过的红薯地里翻来翻去,搜寻意外的收获。红薯可以生吃,饿了的时候,就用袖子简单擦去红薯上面沾着的泥土,啃去外面一层红皮,便大口大口地咬着,脆生生,甜丝丝的。

  为了能在来年开春青黄不接时有接济,母亲常常会把红薯储存起来,以备不时之需。老家离镇子远,买菜更多的只能在每月逢一、逢六的市日上去买,还得过轮渡,非常不方便。既能当菜又能当饭的红薯,可以香甜家人一整个冬天的胃。

  用红薯和饭一起蒸食是最常见的方法,此外,用红薯掺上苞谷糁儿,加上水,架上吊锅,可以煮成香浓的红薯稀饭;蒸饭时,大米加几块红薯,又可以做成别有一番品味的红薯干饭;将红薯切成条晒干以后,用油一炸,便成了又香又脆的红薯条。进入腊月以后,用鲜红薯拌上苞谷粉,加上新鲜猪肉,拿到蒸笼一蒸,便又成了新鲜可口的红薯蒸菜。那些破损的红薯,母亲则把它们切成薄薄的片,放在锅里煮熟,然后一片片摊开在竹篾上晾晒,待晾干后收藏起来。待到过年或者家里来客人的时候,母亲就会把红薯干拿出来,在热锅里翻炒,焦黄的时候起锅,咬上一口,焦脆而又香甜。

  当然,最好吃的还是烤红薯。放学时,又冷又饿从学校回到家,就赶紧从小屋里捡几个红薯出来,扔进红火灰里。待身上烤暖和了,红薯也烧熟了,用火钳夹出来,拿在手上,吹吹灰,撕掉皮,就着热气迫不及待地吃起来,那又烫又香的味道,至今想起仍然让人口舌生津。

  小时候,做红薯粉丝是家里的一件大事,需要全家人一齐上阵。先是将红薯削皮切成小块,用石磨打磨成浆,然后把浆倒进粉丝模子,浆从粉丝模子里流出来,直接掉进开水锅里,略微一煮,就成了粉丝,把粉丝从锅里捞出来晾干,保存一年半载都不坏。只有在家里来客人的时候,母亲才会将红薯粉丝拿出来,或炖、或炒、或煮,许多菜配上细长滑嫩的红薯粉丝都会增色不少。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红薯渐渐从我们的视野中淡出了,家里很少再吃红薯了。然而时隔多年,红薯却因为其丰富的营养、较高的食用价值,又走进了都市人的餐桌。我们不仅可以在超市看到它的身影,还有精明的生意人把它变成了酒楼里的佳肴,身价倍增。去年儿子订婚时,宾馆里一盘由洋芋、红薯、花生等组合成的五谷杂粮单价要78元,价格比以往翻了两倍。此外,在大街小巷也经常能看到一些小贩用铁皮炉子烤红薯卖,生意很红火。

  过去吃红薯等杂粮,是为了充饥,为了生存。现在生活好了,餐桌上尽是大米、白面,红薯等难得一见,偶尔食之,就会想到过去,想起记忆中那永不消逝的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