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3
星期一
当前报纸名称:余姚日报

“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让村民“近”享美好

日期:11-21
字号:
版面:第06版:农村天地       上一篇    下一篇

  幸福村第12届“欢乐幸福园”文艺演出的一个场景。受访单位提供

  ■本报记者 蔡银欣

  在三七市镇幸福村,走出家门15分钟内,村民可以做些什么?可以在百姓健身房、公园健身步道锻炼散步,可以在文化礼堂三楼乒乓球室激情挥拍,还可以沉浸式聆听村戏曲队的曼妙唱腔……这些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得益于幸福村持续打造“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所结出的硕果,“圈心圈意”提供便利精准的文化服务,更“圈”出居民的幸福美好生活。

  面对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求,如何做到多面定位、精准供给?幸福村给出这样一份答案。

  以“村落文化宫”为中心,以“15分钟”为时间半径,幸福村先在此场景内建设了文化礼堂、百姓健身房、幸福公园、灯光篮球场、博爱家园等一系列文化体育设施,村里的老老少少闲暇时间都爱往这跑,不同年龄段的人群都能在“生活圈”里找到属于自己的惬意一角。这也衍生出了一批批优秀的文化文艺团队,涵盖戏曲、舞蹈、篮球、乒乓球、户外登山等方面,团队日常在村里面向群众开展各类文化文艺活动,有效满足当地村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刚开始,戏曲队里只有零星几个人,基本功也都比较薄弱,哪能想到,现在已经有50多位具备一定表演能力、能随时参与展示的团队成员。这不,这周末我们刚组织了一次戏曲排练。”幸福村戏曲队队长董鹊玲介绍,自从2018年成立村戏曲队以来,得到了村里资金、场地、人力等各方面的支持,几年来不断吸纳当地村民加入其中。戏曲队每周会对外开展戏曲演出,每月多次前往镇敬老院开展志愿表演,每年多次代表幸福村开展文化走亲、参与专业比赛,每年牵头在村内举办一场“越音雅韵”戏曲晚会,已成了幸福村文化生活的一块金字招牌。

  随着“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建设的不断推进,共建文化活动也日渐丰富。幸福村的“幸福公益”志愿服务团队里有一批热爱文化文艺的志愿者,他们广泛活跃在群众中,依托各类传统节日和特定时节,在村里组织策划开展多场文化文艺类志愿服务活动。连续两年重阳节,文化志愿者们积极策划、对接资源,在村幼儿园开展主题重阳节老少同乐游园会,近百名老人到幸福村幼儿园“做客”,老少通力协作,攻克一个个游戏,现场充满了欢声笑语。

  “我们注意到,现在村里老年人的生活条件是越来越好了,但在精神层面上却缺乏滋润和呵护,尤其是一些独居老人。借着这个活动的契机,我们想尽可能地满足老人在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而孩子们则可以从中接触到一些传统元素,有不一样的回忆。”志愿者叶香玲说。

  为了把文化成果惠及到村里的各个角落,幸福村文化文艺团队不断交流互通,合力组织开展各类文化文艺活动,“欢乐幸福园”、村晚、迎中秋晚会、文化走亲……一场场活动为村民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交流学习的平台,促进文化惠民,让村里的文化生活更加丰富。每年下半年,幸福村都会举办“欢乐幸福园”主题村级文化文艺演出,演出由村委会组织协调,各文化文艺团队主动报名参与。一场晚会下来,戏曲、舞蹈、歌曲、小品、球类表演等节目应有尽有,让村民直呼过瘾。今年幸福村还创新表现形式,邀请专家共同编写舞台剧《共享孙女》,幸福幼儿园的孩子也在村文化能人的帮助指导下,共同策划排练舞台剧《穿越千年,遇“稻”美好》。

  幸福村,村如其名。“我们将以构建‘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为契机,致力于在原有基础上,持续把多样的文化表现形式送到群众‘家门口’,不断探索创新,让大家在‘生活圈’里就能乐享文化大餐。”幸福村党委书记孙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