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胡张远)近日,陈建国(化名)收到3万余元精准康复服务补贴,激动之余,制作了一面锦旗,送到市残联康复指导部主任应建渭手中。
事情要从7年前说起。2017年9月,陈建国的独生女小陈在一次跑步时突然感到膝盖疼痛。她到医院检查,发现患上了股骨恶性肿瘤。彼时,小陈年仅11岁,在医生的建议下进行了保守治疗。尽管父母悉心照料,小陈的肢体功能仍受到了不小的影响。3年前,她被评定为肢体残疾三级。
去年,小陈病情复发,只得选择手术,先后置换了膝关节和髋关节。随后,她接受了5个月的康复治疗。“孩子患病以来,家里花钱如流水:医疗费自付部分约40万元,其他支出二三十万元。家庭收入来源只有我的工资,妻子在家全职照顾孩子。”陈建国坦言,为了给女儿治病,家里早已债台高筑。
这时,市残联康复指导部主任应建渭在筛选“线上病房”居家康复服务对象的过程中发现小陈年纪尚轻,术后康复训练能够有效提升其治疗效果和生存质量,便打电话给陈建国。
应建渭告诉陈建国,因髋膝关节病变致残的本市持证肢体残疾人在定点机构进行髋膝关节手术,医疗费用自付部分最高可补贴1万元;在定点康复机构接受与残疾类别或医学诊断相对应的康复训练,康复费用的自付部分能享受相应的补贴。不仅如此,根据我市《持证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行动实施方案》康复服务项目明细,小陈还能享受基本型辅助器具适配服务,免费申领护膝。若小陈有意愿继续参加“线上病房”康复训练,经宁波市康复医院“线上病房”专业康复团队评估适训后,团队专业医务人员将上门安装网络摄像头等电子设备,为小陈持续提供远程康复训练指导。
闻言,陈建国很激动,很快根据指导完成了申领步骤。
据悉,市残联精准康复服务的服务对象为我市年满18周岁的持证残疾人,服务内容除了髋膝关节置换补贴,还包括助视器适配、视功能训练、盲人智能眼镜适配、助听器适配、听觉言语功能训练、假肢安装、矫形器安装、成人肢体抢救性康复、贫困残疾人重大疾病及精神病住院专项医疗救助、辅助器具租赁等。有需要的残疾人本人或监护人可向所在村(社区)提出申请,由乡镇(街道)残联初审、市残联康复指导部终审,审核通过后,我市将对符合补贴(助)的康复需求对象,逐项实施康复服务或给予康复资金补贴(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