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4
星期二
当前报纸名称:余姚日报

村桥原树似吾乡

日期:11-15
字号:
版面:第06版:河姆渡       上一篇    下一篇

  □王 辉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近日,我去南通,车过苏通大桥时,内心之感慨,如宋人王禹偁的这首《村行》所云。

  三十年前,我在常熟打工,彼岸就是南通。这两地间的想象,犹如此前幼时在家门口看柳峰山,作“山后何所有”之叹?如今,我过了江,也看尽了山后的风光、世间的沧桑。

  车过苏通大桥后,又遥想起铜陵的大桥,在500公里之外。两座桥形状类似,都是斜拉桥,皆位于长江之上,连着故乡。铜陵大桥北端为枞阳,我的原生故乡;苏通大桥南端是常熟,我的第二故乡。1994年,我15岁,出枞阳至常熟,其时尚未有铜陵大桥和苏通大桥,惟以轮渡过长江。而后,去吴来浙江,定居在余姚,想着常熟,念着枞阳,三十年间三个故乡,“不知今夕梦,到蜀到钱塘”。

  现在,我在南通的一家工厂做咨询工作。轰鸣的机器、忙碌的工人、敬业的班组长,皆似曾相识,这让我回想起此前任职的公司,它在250公里之外的浙东一个小镇。

  办公室的风格亦相仿。大约四五十平方米,透过玻璃可清楚见到其间的五至十个工位,员工、电脑和文件夹。同样,玻璃上镂印了公司标识,遮拦了一些好奇的目光。

  企业给了我独立办公室,陈设相似如“前任”。内有一张大办公桌、大椅子及书橱,坐于其间,仿佛“君临天下”;又有简易两席,下属来了,可以“赐坐”;进门靠墙处放了套沙发,两小、一大(可供午间躺着休息),中间有茶几,假如来了客人,可在此喝茶洽谈业务。

  每天,我召集同事开会、交流、布置任务。此情此景,像极了“公瑾当年”,曾经的“王副总”,现在的“王老师”。有时,我真恍惚了,觉得自己还在浙江的前单位上班。我在那里工作了八年,离职也快三年了。

  然而,空间不同,时间已经消失,我也回不去了。这种“似吾乡”的感觉,美丽而惆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