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4
星期二
当前报纸名称:余姚日报

八旬老人爱捡“破烂”,原因让人唏嘘 社区和公益组织合力帮扶

日期:11-15
字号:
版面:第05版:市民生活·广告       上一篇    下一篇

  社区组织人员帮助老人清理垃圾。   记者 张云霞摄

  ■本报记者 张云霞

  “谢谢你们的帮助,余姚是一座温暖的城市,我会好好生活下去,以后再也不去捡‘破烂’了……”近日,租住在梨洲街道三江口新村南区的徐大伯来到三江口社区,向社区干部连声道谢。

  徐大伯是上海人,今年83岁,租住在该小区的一处平房已有多年。他经常早出晚归,骑着三轮车到处去捡“破烂”,平时独来独往,也不爱与人打交道,街坊邻居对他不太了解。“家里臭烘烘的,都是垃圾。”“一个收破烂的老头。”这是大家对他的印象。

  前不久,负责该片网格工作的三江口社区第三网格网格员俞浩波接到居民投诉,称徐大伯把许多垃圾堆到了小区弄堂里,有塑料袋、纸板箱、塑料瓶、塑料筐、旧衣服等,不仅堵塞了公共通道,垃圾散发出来的臭味更是让周围邻居不堪其扰。

  “徐大伯离异多年,是一名低保户,独自一人租住在四五十平方米的平房里,不仅生活困难,而且身体也不好,一直以来是我们社区的重点关注对象。”俞浩波说,老人的性格有些古怪,不爱与人接触,每当他和社区工作人员上门走访、了解老人的家庭和生活情况时,老人总是有一种抵触情绪,甚至连联系方式也不肯透露。

  接到居民投诉后,俞浩波马上把情况汇报给了社区党总支书记胡科利,两人马上赶到现场,对徐大伯做起思想工作。“我知道把东西堆到外面不对,但我没有办法,家里实在是堆不下了……”面对社区干部苦口婆心的劝说,徐大伯终于吐出了满肚子的“苦水”。

  原来,徐大伯只有一份低保收入,他以前得过脑梗,现在每个月都要定时去上海复查和配药,光买药每个月就要花好几百元,另外他还要支付房租。为了节省生活开支和增加收入,多年来,他到处捡拾垃圾,吃别人倒掉的剩菜剩饭,穿别人扔掉的旧衣旧鞋,并把捡来的可回收垃圾卖钱以维持生计。周边的一些饭店店主看他可怜,常常会把一些剩菜剩饭留给他。“我没钱,垃圾我是一定要捡的,不然生活过不下去……”虽然社区干部和邻居多番劝说,但徐大伯仍然坚持要捡垃圾。

  “徐大伯不光捡能卖钱的垃圾,许多垃圾毫无用处,他也常常捡来放在家里,屋里可以说和一个垃圾场差不多,十分杂乱,臭气熏天。”胡科利说,之前,社区曾多次组织人员帮助老人清理垃圾、整理屋子,并劝导老人注意个人和周边环境卫生,但老人只是表面上答应,过了两天又回到了原样,这让他们十分头疼。

  “老人是上海户口,已经享受了当地的低保政策,我们社区这里很难再给他争取政策上的补助。”胡科利说,老人捡“破烂”是因为收入低、生活困难,要促使老人改变陋习并解决垃圾乱堆放问题,得从改善老人生活条件入手。

  “之前,小卷毛公益服务中心和我们社区有合作,为我们社区提供过公益服务,我就抱着试一试的心态联系了团队负责人,希望可以借助公益力量,为老人做点实实在在的事情。”胡科利说,经过现场走访,小卷毛公益服务中心决定对徐大伯提供长期帮扶,改善他的生活条件。

  从11月起,他们将通过该团队的慈善资金为徐大伯每月提供500元生活费,每季度划拨到徐大伯的银行卡上。同时,“小卷毛”的志愿者向徐大伯送上了一套新衣裤和一双新鞋子,还带着他去理发店理了个发、去宾馆洗了个澡。

  “我已经好多年没洗过热水澡了,真是太舒服了!”感动之余,一身清爽的徐大伯也向社区干部作出保证:以后除了捡拾硬板纸和塑料瓶,不再捡其他垃圾,也不会把垃圾堆到小区弄堂里,同时做好家庭清洁卫生工作,不给街坊邻居添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