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2日10时05分,一位毕生洞见“风云变幻”的科学家,与世长辞。
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气象学家、中国气象学会名誉理事长,南京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伍荣生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25年8月22日10时05分在南京逝世,享年91岁。
伍荣生院士1934年1月17日出生于浙江瑞安。198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2年考入南京大学气象学系,1956年毕业后进入南京大学气象学系工作,历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199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曾任南京大学大气科学系主任、中尺度灾害性天气国家专业实验室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气象学会第25届理事会理事长、国家教育委员会大气科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国际动力气象委员会中尺度工作组主席等职,在多个重要岗位上为我国气象学科的发展和气象人才的培养作出了杰出的贡献。谨以此文缅怀伍荣生院士追求真理、献身科学的一生。
年少立志,报效祖国
1934年1月,伍荣生出生于瑞安云周乡屿头村(今云周街道繁荣村)的一户书香门第。父亲伍敏行是浙江大学的化学老师,在伍荣生孩提时期,父亲就很注意培养他的读书爱好,家里收藏着各类书籍,平时没事的时候,伍荣生就喜欢翻读家里的藏书。
“我小时候最喜欢读的就是武侠小说,父亲虽然骂我不务正业,但是也没有多加制止。”伍荣生曾回忆起这段童年,他表示,当时父亲给他营造的宽松的读书环境让他受益匪浅,后来在教育他自己孩子的时候,也非常注重培养他们的读书兴趣。
6岁那年,为了逃避战乱,伍荣生随父母回到老家生活。在平阳完成了小学和初一的学业后,伍荣生在初二时转到瑞安中学直到高中毕业。伍荣生的少年时代弥漫着抗战的硝烟。愤慨于日本轰炸机对家乡人民造成的沉重伤害,1952年高考时,他毅然填报了航空系,希望能实现自己的梦想——飞上蓝天,保卫祖国。然而一切并不顺利,在放榜的那天,伍荣生在录取名单上找了很久都没有看见自己的名字,失望至极的他以为自己落榜了,直到有人告诉他,他被南京大学气象系录取了,他才知道自己考上了大学。
结缘气象,潜心科研
上大学后,“嗜书如命”的伍荣生时常会去图书馆借书,因为那个时期资源共享性并不发达,图书馆刚到的新书每人最多只能借两三个星期,因此每次新书一借到手,伍荣生总是抓紧一切时间赶着把它读完。
伍荣生曾多次提到读书应该是一件很纯粹的事情,他希望新一代的年轻人可以多花些时间,坐下来静下心读书,“年轻人读书一定要从解决问题和自己的兴趣爱好出发才能‘钻’进去。”
从南京大学毕业七八年后,伍荣生开始独立执教一门主要课程——动力气象学。他教学认真,在数十年的教学生涯中,为本科生、研究生开设了天气分析、天气动力学、近代大气动力学中的数学物理问题等多门课程。
1982年,伍荣生经过多年的研究提出了一个新的“四力平衡”的边界层动力学模型:惯性力+摩擦力+折向力+气压力=0,得到学术界的好评。他潜心从事“四力平衡”的边界动力学,用通俗的话说,从地面到距地面大约一公里间的大气,称之为大气边界层,人类的活动主要集中在这一层,它对天气和气候的变化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伍荣生大胆提出“四力平衡”的边界层动力学模型,并最早提出共振周期与大气中的中期天气过程有相应关系的理论。他对最易影响天气的锋面怎样形成也有独到的研究,不断有重要论著问世。此外,还承担了国家“八五”攻关项目——海平面气象要素的预报,取得了重要的成果。
1984年,伍荣生担任南京大学大气科学系主任,1986年被聘为博士生导师,并兼任灾害性天气和气候研究所所长,同年成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组成员和国家教委科技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后又被聘为国际动力气象委员会委员。
1989年,伍荣生担任南京大学中尺度灾害性天气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1993年被选为国际气象和大气物理委员会中尺度工作组主席;1995年被任命为国家教委大气科学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199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02年至2006年担任中国气象学会第二十五届理事会理事长,2006年之后担任名誉理事。
伍荣生在气象领域辛勤耕耘,获得了可喜的成绩。大气波动力学的研究成果,曾获得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边界层动力学中的研究成果,曾获得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现代天气学原理》曾获得教育部优秀教材一等奖;2006年获得教育部国家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一等奖。他还发表了学术论文130余篇,代表著作有《动力气象学》《大气动力学》《现代天气学原理》《大气科学中的数学物理问题》《锋面过程与中尺度扰动》等。
立德树人,献身气象
除了潜心科学研究以外,伍荣生在教学工作上也投入了大量的精力。
在一次采访中,伍荣生说:“老师首先要掌握好专业知识,并且要能够跟上形势,与时俱进;其次,要有一种为人师的责任感,要把不懂的学生教会。”他认为,教师的成果应该体现在学生身上,而不是体现在教师个人身上,更不是体现在论文和获奖上。
改革开放后,伍荣生先后为本科生、研究生讲授了《动力气象学》《大气动力学》《大气中的波动》《天气分析与预报实验》《微扰动理论及其应用》《大气中的非线性波动》《现代天气学原理》《现代大气中的数学物理基础》等多门课程。
研究学术、潜心教学的间隙,伍荣生还十分关心家乡的教育。他怀念在瑞中的那段求学岁月:浓厚的学习氛围,可爱的老师同学,在西岘山上读书,在环城河里游泳……每每回忆起在瑞中的学习生活,他的眼睛便会湿润起来。2017年5月27日,温籍院士风采园揭幕,该园位于温州世纪广场东南面,院内呈现了23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温籍院士的雕塑,伍荣生院士的雕像也陈列其中。
最近几年,伍荣生由于年事已高,主要居家工作,但他仍旧关注着气象学术界、大气学院、南京大学和社会各界的发展情况。伍荣生这种永不停歇、不断学习的精神,也感染着青年学子,激励后辈不断奋进前行。
(注:本文整理选自《星光璀璨——瑞安中学优秀学子风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