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定锦
八一建军节前夕,我有幸受邀重返美丽的西沙群岛。
此行,我与战友李元喜、熊自强作为西沙之战老兵代表出席。同行者中,还有烈士林汉超(389舰舱段班长)的外孙女、三沙市永兴学校教师梁晴。她作为亲属代表,怀揣着家族三代人对这片深蓝海域的深情与崇高敬意。
西沙区与驻军某部为活动倾注心血。区委特意委派两位同志在海口迎接我们三位老兵,一路护送至永兴岛。
踏入营区,哨兵身姿挺拔,由官兵组成的舞狮队热情相迎,锣鼓喧腾中,四只彩狮腾跃翻转,仿佛将老兵的铁血荣光与新一代卫士的昂扬斗志熔铸一体,无声传递着跨越时空的精神接力。
随后,我们参观了部队现代化建设成果。一张张泛黄旧照与崭新装备的无声对比,让我们重温光荣历程,也见证了时代的坚实步伐。
在当晚的报告会上,我们三位老兵追忆烽火岁月——我们亲历的海战,我们如何在艰苦岁月中坚守信念。我们谈传统,话作风,将对国防的殷切期望、对后来者的拳拳嘱托,都融入那些硝烟散尽却依旧滚烫的记忆碎片里。
梁晴追忆了外公林汉超保家卫国的壮举,也分享自己如何在外公守护过的海疆上延续奉献的薪火。提及外公牺牲的场景,她一度哽咽,全场动容。我们三位老兵更是热泪盈眶,仿佛又见当年并肩作战的身影……随后,三位部队官兵代表发言,他们誓言铿锵,扎根海疆、寸土不让的决心在话语间激荡澎湃。
我在发言中回溯参战经历,并提及毛泽东当年的“三把刀”论断,希望那份关于战略与力量的思考,能为今日南海的守护者点亮一盏思想的灯火。同时,我向部队赠送了自己主编的《我亲历的西沙之战》《西沙之战的回响》《征战太平洋》等史料书籍。
回望当年,瑞安120位优秀青年怀揣赤诚应征入伍,奔赴南海前哨,后全部分配至海军水面舰艇部队。在解放军这所大熔炉里,我们淬火成钢。我更有幸投身到1974年1月西沙之战、1979年2月对越自卫反击战中。十六载军旅,五次远征太平洋,执行东风5号洲际导弹发射试验、通信卫星发射海上跟踪测量等重任,无数次往返西沙、南沙、东海、北海,执行潜艇水下发射巨浪1号导弹试验等任务……我将青春奉献给了蓝色国土,这次受邀重返西沙,于我而言,也是对我当年所有付出的最珍贵奖赏。
值得一提的是,往返途中,中国民航给予退役军人贵宾礼遇。登机牌上那枚“军人依法优先”的鲜红印章,让我们真切感受到,那从军的岁月与荣光,始终被社会铭记,被时代尊崇。
三沙卫视记者现场采访了我们。当问及对西沙的寄语时,我凝望着熟悉的碧海蓝天,深情地说道:“南海风云虽变幻,西沙军民肩上的使命从未改变。愿新一代传承老一辈浴血奋战与忠诚守护的西沙精神,将这片海疆守护好、建设好,为祖国的繁荣昌盛续写新的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