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3
星期一
当前报纸名称:瑞安日报

瑞安学者
揭开温州考据学序幕

日期:06-23
字号:
版面:第00004版:玉海楼       上一篇    下一篇

孙希旦像 方成珪像

    ■俞光

    清前期,在强烈的遗民意识和对清朝统治的抵触情绪下,温州学术总体比较沉寂。到中期,在国内考据之学盛行的影响下,温州学术开始复苏,其标志是孙希旦撰《礼记集解》、鲍作雨著《周易择言》、方成珪作《集韵考正》,三人揭开了温州考据学的序幕。

    孙希旦撰《礼记集解》

    孙希旦(1736—1784),字绍周,自号敬轩,瑞安人,居桐田里(今属碧山镇)。乾隆三十四年(1769)会试得挑副榜,以内阁中书用,后任《四库全书》分校官。四十三年,会试进士及第,名列探花,授翰林院编修。翰林院散馆后,充武英殿分校官,兼国史馆、三通馆纂修官。后积劳成疾,仅49岁便去世。

    孙氏博学多才,精于诸经,尤深于三经。乾隆四十四年,丁母忧,家居。曾主讲温州中山书院,撰成《礼记集解》五十卷。该书以郑玄注、孔颖达疏为主,博取宋元以来诸家之说,删其繁芜,撮其枢要,对《礼记》进行了较为完整的注释,对前人诂释不当之处,辄下其己义,予以驳正。

    阮元《礼记集解序》言:“能于三千求其说,不厌其繁。”孙衣言《敬轩先生行状》称:“其大指在旁参群经以证明四十九篇之说,又博取后儒以疏通郑、孔之窒。故论者谓先生之言礼,其于名物制度,考索精详,可以补汉儒所未及。而其深明先生制作之意以即乎人心之所安,则又汉儒所不逮也。”孙诒让在《温州经籍志》中评道:“当乾隆初经学大师提倡未盛,先生独辟途径,研精三《礼》,博考精思,于《礼经》制度,参互研核,致多心得。其学求之近代,尝与张稷若、江慎修相颉颃。”“兼综汉唐宋诸儒及近代顾炎武、戴震之说,而无所偏主;并贯穿经文,推玩得之,不为意必之说;其余《记》文关涉《仪礼》《周官》两经,皆一一疏释其义,孔、贾两疏述郑或有违戾,亦为疏通证明。”该书为清代《礼记》注疏中最具代表性的成果之一。中华书局将其列入“清人十三经注疏”之一种,校点行世,复收入《续修四库全书》经部第103—104册。孙希旦尚有《尚书顾命解》《敬轩诗集》等传世。

    鲍作雨著《周易择言》

    鲍作雨(1772—?)字瑞昌,号云楼,瑞安人,居县城。幼时聪明过人,弱冠补县学生员,得温州知府张慎初赏识,令入府衙受业。益致力古籍,上自天文、下至地理、兵刑、律历、方技家言,均有研究,尤致力于《易》。但历次省试,都不第而归。嘉庆十七年(1812),成为贡生。道光元年(1821),中举人。在京数年无所得。不久,同乡许松年调任福建水师提督,作雨被聘为幕僚,“为之修戎政、革弊章、汰冗卒、举滞员,条上《水利三议》《兵法五要》,当事采用,闽人至今啧啧称之”。五年,应聘修成《乐清县志》16卷,在温郡方志中被称为“善本”,孙诒让评为“渊雅”。十年,瑞安陈步云擢升定海总兵,聘作雨为幕僚,他帮助陈步云推行一系列改进海防的措施。不久,陈步云被调任福建福宁总兵,他也辞职回乡。十二年,掌教瑞安莘塍聚星书院,著《周易择言》6卷,对于诸家易注皆有所取舍,截断明快,风格圆融一贯,自成一家。书甫成而卒。

    项傅梅《周易择言·序》云“先生于书无所不读,而独于《易》性命相依,一身之出处,遇事之疑难,一一卜之于《易》。白发危坐,风雨一编,手丹铅不倦,参汇诸家《易》说,不龂龂于汉宋门户。”孙诒让在《温州历代各家所著四部要籍评论》中说道:“鲍作雨《周易择言》,大旨主于明人事、辟《易》理,故所采旧说,宋儒居多。荀、虞爻象之蕴,未及详也。然其释《说卦·天地定位》章,乃力辨先后天诸图之妄,持论明确,与黄氏宗炎、胡氏渭诸人之论同。(其他)辨正陈、邵术数之学者甚夥,盖宗法程、朱而能不囿于门户者。”该书被收入《续修四库全书》经部第28册。

    方成珪作《集韵考正》

    方成珪(1785—1850),字国宪,号雪斋,又号瑶斋,瑞安人,居县城。嘉庆十三年(1808)举人。二十三年,考取内务部所属景山官学汉文教习。道光中,官海宁州学正,升宁波府教授。咸丰间以老病归卒。他酷爱购书、抄书、读书和校书,亦好诗。清贫乐道,除图书外,别无长物。

    《集韵》是一部官方颁行的韵学规范性的工具书,流行甚广。方成珪以曹楝亭刻本为底本,参校宋椠本,收录了清时段玉裁等四家校勘成果,又遍引《经典释文》等诸书,订其讹误,补其疏漏,作《集韵考正》,此为方成珪的学术代表作。

    孙诒让《方成珪先生雪斋传略》云:“成珪精研小学,勤于校雠。官俸所入,悉以购书,储藏数万卷,丹黄殆遍。尝谓古韵书之存者,莫善于《集韵》,因据宋椠本及近时段玉裁、严杰、汪远孙、陈庆镛校正曹刻之误,复以《方言》《说文》《广雅》《经典释文》《玉篇》《广韵》诸书,正宋椠及景祐元修之误,为《集韵考正》十卷。吴县吴钟骏及定海黄式三叙其书,深推其精博。”黄式三称:“雪斋渊博有识,因《集韵》之所引,寻求元本,并得各善本以校之。复得汪舍人、吴侍郎所校之本以参考之,为是书订其讹谬,补其夺漏,名之曰《集韵考正》。书成于乙巳以前,续改于丙午以后,用功勤而校雠精,《集韵》自是成完书矣。”该书集小学类韵书之大成,其学术贡献已经超过《集韵》本身,也是温郡考据学术的奠基之作,更在中国音韵学上占有一席之地,影响至今。该书被收入《续修四库全书》经部第253册。

    方成珪又撰有《干常侍易注疏证》。该书对晋朝干宝的《易注》,参校岱南阁孙星衍刻、雅雨堂卢见曾刻《集解》、张惠言《别录》本、志林本等诸家,并于马国翰辑本有不少补充。孙诒让《方成珪先生雪斋传略》称:“又以晋干宝《易注》亡于北宋,因捃摭佚文,详为疏释,为《干氏易注疏证》二卷。”他在《干氏易注疏证·跋》中还云:“此书为吾乡方雪斋教授所著,校释精备,远出诸集本之上。”该书被收入《续修四库全书》经部第28册。

    方成珪还著有《字鉴校注》。他认为识字不仅要明其读音,“必深明乎源流正变,训诂异同,与夫点画之不可少讹,行用之不可稍紊,而后谓之能识字也。”采用元李文仲的《字鉴》,手抄一过,复加改订,于道光二十五年(1845),完成此书。孙诒让《方成珪先生雪斋传略》评道:“又谓流俗字书,承伪袭谬,惟元李文仲《字鉴》,述古准今,斟酌悉当,因详加考释,为《字鉴校注》五卷。”此外,方成珪还撰有《韩集笺正》十卷,订正宋廖莹中世彩堂本韩愈《集注》之误。该书亦被收入《续修四库全书》集部第1310册。经他精心校注的古籍尚有王定保《唐摭言》,孙诒让说:“其所考证多精确绝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