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5
星期三
当前报纸名称:瑞安日报

山水泰宁

日期:05-19
字号:
版面:第00004版:云江潮       上一篇    下一篇

    山奇、水秀、谷幽、林密,这是三天的泰宁之旅给我留下的特别印象。

    初夏,我们三十多位年近古稀的老同学开启了毕业50周年的联谊活动。

    清晨,同学们从四面八方赶往平阳动车站集合,久别重逢,一张张充满皱纹的脸上绽放着开心的笑意,大家互致问候,分外亲切。乘动车至福州,又转车抵达泰宁已是午后。随即,汽车又把我们带到了山峻林密的李家岩景区。据说,此地为泰宁人明朝兵部尚书李春烨读书的地方,故得名李家岩。

    毕竟岁月不饶人,许多同学望岩兴叹,留在原地歇息,而我与一些不服老的同学则鼓起了勇气开始登山。记得六年之前,我曾把华山的五大险峰都踩在了脚下,还会惧怕这区区的李家岩吗?我一边拾级而上,一边自我嘀咕着。抬头是横空出世的陡峭山崖,一片赤红色的丹霞地貌中点缀着丛丛绿竹。这些不知什么年代形成的山崖斑斑驳驳,坑坑洼洼,十分奇特,蔚为壮观。我们四人结伴步上一段湿滑的台阶山道,赫然在目的是一块数百米长的凸出的巨崖,如同一块狭长的擎天大伞,又如一展翅的大鹏。穿行其下,不禁让人心潮澎湃,我举起双臂托着山崖,顶天立地,颇有“天欲坠,赖以拄其间”的气势。

    继续前行没多久,钻过一个从悬崖凿出的洞,便抵达了一座寺庙,此地十分幽静,似乎与世隔绝。我独自登上似是刚刚建成的连廊阁楼,崖顶滴滴答答洒下的泉水落在屋顶,发出清脆的回声。步入阁楼,案台上摆放着文房四宝,室内空无一人。匆匆转了一下,我便随几位同学踏上归途。途中见有石刻文字,才知此处山崖是晚白垩纪6500万年前沉积而成,可谓是天长地久了。

    返回县城,我们来到一座古牌坊前,上书“尚书巷”三个大字,这里便是明代兵部尚书李春烨的故居所在地了。

    走过牌楼,眼前是一条颇有古味的巷弄,古旧光滑的石板路,错落有致的古民房,颇有书卷气的各种书体的对联和招牌字,还有古井、古石舀、古木依次排开,这一切都在告诉我们,这里曾有着不同寻常的过往。

    我们徜徉在古巷弄,辨认着秀气但显潦草的对联,不觉已到了“尚书第”。进入府门,庭院深深,建筑精美,天井、连廊、雕檐、石缸等让人目不暇接。左转右拐,也不知走过了多少幢,多少进。每一处都是精致大气,古朴美观,让人惊叹的是这里曾经的主人李春烨的人生经历竟都与“6”字有关。他16岁中秀才,36岁中举人,46岁中进士,56岁隐退,66岁辞世,真是让人称奇不已。

    泰宁之旅,最让我惊叹叫绝的当数上清溪大峡谷了。刚上竹排时并无奇特之处,然而,随着艄公手中的竹竿不断挥舞渐入佳境,我无时无刻不被眼前的幽谷山崖之奇之特之险所震撼。脚下的清泉不时卷起晶莹的浪花,发出哗哗的回声,而眼前掠过的山崖则很不平常。这些或高或低,或大或小的山崖石壁上,犹如被什么神力挖出了无数千奇百怪的洞,林林总总,形形色色,密密麻麻,如同无数巨型的马蜂窝悬挂在眼前,让我们眼花缭乱,称奇不已。我们的竹排上的五男一女同学,个个瞪大双眼,生怕漏过了任何奇景。为我们挥竹排的两位艄公,一前一后,配合默契。真是人不可貌相,后面的那位看起来很不显眼,谁知道还是幽默的语言大师,他一路绘声绘色地为我们介绍眼前的情景,还不时插入笑话,妙语连珠,让人钦佩,众人捧腹大笑,竹排上从外地赶来的杨姓女同学更是乐得合不拢嘴,她赞叹,真是开心的旅行。

    一路的美景看不够,一路的笑声在碧水青山间回荡,不觉一个多小时过去了,前面是一个小码头,先到的同学们已在等候。上岸了,同学们还个个意犹未尽,沉浸在刚刚经历的喜悦之中。

    泰宁之行,让人难忘的还有奇特的甘露寺。我们乘着游船在大金湖上行驶,观赏了不算太壮观的瀑布之后,前面的目的地便是大金湖畔的山崖之上的甘露寺。

    考虑到前面的山道峻险,导游建议我们不要上去,而我与一部分人又一次不服老,偏向险处行,开始了登山。沿路见立有古石碑,我好奇驻足观望,是清道光年间立的禁止放火烧山的公约。继续前行,便进入了一线天,陡峭的山崖间一条台阶如同天梯,只能容一人通过,我们依次扶着扶手缓缓爬行,每登上一步都感觉吃力。有几位已大口地喘着气,我不时提醒,放慢速度,注意脚下。不多时眼前已是黑暗一片,到了最为艰难的路段,只能把腰弯着低头爬行,稍不留神,便会碰头。大家屏住气,小心翼翼如蜗牛般爬行,总算走出了天梯,重见天日。

    不远处,甘露寺已在眼前,在一片红色的悬崖之上,甘露寺紧贴在其腰部深凹处,一条木柱顶天立地,支撑着高达三层的建筑的一端,红色的墙壁与周边的红岩浑然一体,高高翘起的檐角勾勒出优美的曲线,我们走进寺庙,抬头仿佛这优美的建筑近在半空,一幢主建筑边依次排列着五幢小建筑,如众星拱月状,分外优美。据悉,该寺始建于宋绍兴16年(1146年),距今已有850多年的历史。我们匆匆步入寺庙,上下转了一圈,深为古代工匠巧夺天工的智慧和技艺所折服。

    此时,太阳已西沉,我们带着胜利者的荣光,踏上了归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