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蔡佳佳 张森)自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我市不断转作风、解难题、优环境,以“清风六问”窗口作为作风效能建设的关键抓手,着力破解企业急难愁盼问题,推动政务服务效能持续提升,切实把学习教育的成效体现在营商环境优化提升、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中。
5月7日,记者走进位于马屿镇的瑞安市年产3万台(套)眼镜专用设备智造项目施工现场看到,工人们正忙着进行主体内部的装修作业,一派繁忙景象。据悉,该项目正式投产后,将形成年产3万台(套)眼镜生产设备及20万副智能眼镜的生产能力。然而,在项目推进的关键阶段,企业面临着一件烦心事。今年3月,该项目建设提速提效奖励基线日期临近,但企业对竣工验收流程不熟悉,于是企业负责人便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向“清风六问”窗口寻求验收指导服务。“该项目达产期限快到了,企业向‘清风六问’窗口提出的诉求是希望主管部门能够指导他们完成竣工验收。作为牵头部门,我们立刻启动了部门代办、乡镇代跑的联动服务机制,协同马屿镇立即落实代帮办专员,全程指导企业完成竣工验收。”市住建局行政审批科副科长翁富莱说。
办理过程中,市政务服务中心住建窗口联动市住建局质监站、消验科及马屿住建所提前介入,指导企业完成预验收整改,协助企业梳理申报材料、完成系统申报。经过多方合力攻坚,并采取容缺受理机制,审批时间压缩了近一周,最终该项目赶在规定时间内顺利完成竣工验收备案,助力企业争取近600万元的项目建设提速提效奖励。
翁富莱说:“我们先帮企业理顺了联合验收的整个流程,协助企业完成预验收整改工作;预验收通过之后,再协助企业完成联合验收的网上系统申报,容缺审查企业竣工备案的相关材料,帮助企业如期完成了竣工备案这道手续。”
“当地政府的实时跟踪、‘保姆式’服务,帮我们解决了问题。项目预计可以申请到600万元的奖励资金,这笔钱是‘及时雨’,可以用到后续装修、研发投入上。”作为该项目入驻企业之一的瑞安市帆高光学眼镜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光开心地说。
据了解,为持续深化“六问六治”,推进机关效能建设,市纪委联合市政务服务中心设立“清风六问”窗口,建立双解忧机制。自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清风六问”窗口通过线上线下平台,已顺利化解涉企问题448个,化解群众问题46个。“清风六问”窗口以实实在在的行动,切实转变涉企部门作风,将“六问六治”行动成效转化为企业发展的强大助力,为我市优化营商环境、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筑牢坚实基础。
市政务服务中心督查科科长彭祖贤说:“一是解决企业因政策解读不到位、部门协调难度大等原因导致的‘办不成事’问题,为企业解忧;二是建立容错免责事前报备制度,对改革创新、破解难题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备案登记,实施容错免责,为审批工作人员解忧,从而进一步提高审批效能,优化营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