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靳林杰
最近,在萧山城厢街道紫橙国际产业社区,一场名为“一路随行”的露天音乐会,吸引了不少辖区企业员工、附近新就业群体驻足。现场蓬勃的人气,恰好验证了“社区居民”们对这样的音乐会“绝对买账”。
产业社区里的居民多为企业员工。在普通的社区里,居民通常在工作时间以外活动,而产业社区里的居民,每天的工作时间才是他们在社区里的主要活动时间。虽说在活动时间上差异显著,但要说如何为社区居民增加幸福感,其实路径本质相通。不论是建制社区还是产业社区,都需要提升辖区相关配套服务,并增加更多精彩纷呈的社区活动。
事实上,在辖区内举办音乐会,是紫橙国际产业社区团队想要为社区加码幸福所作出的实际努力。根据相关报道可以发现,社区团队前期进行了大量的走访调研,了解到辖区居民想要交流互动平台、压力释放渠道等需求后,“一路随行”露天音乐会、“夏日超FUN”运动会、“压力释放站”等一个个精准满足居民需求痛点的活动随即开展,顺利收获了辖区居民的一致好评。
能获得居民好评的活动,必然是办得很成功的活动。
近年来,如何提升企业员工幸福感,是个老生常谈的热门话题。打着“为企业员工而办”旗号的活动,其实也不鲜见。但并不是所有的活动都能赢得目标人群的青睐。
有的活动看似办在年轻人的需求点上,比如召开相关座谈会、举办某些讲座等等,主办方办得未必敷衍,可能还会请来一些大咖到场,但即使场面宏大,嘉宾阵容豪华,也很难得到目标人群的喜爱,甚至活动现场清清冷冷,遑论提升幸福感,但有些活动却人气爆棚。
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区别?
归根结底,还是因为成功的活动做到了先了解需求再落实活动。比如在紫橙国际产业社区,办活动不追求规模,而是追求场景的精心设计,能够真正激发辖区居民的参与欲望。简单来说,办活动不是只实现基础服务,更希望做到留住人心。正是如此用心操办,才能做到晚间时段的音乐会,依旧人气爆棚。
试想在产业社区,辖区里都是各家企业的员工,打工人哪有下班时间还想着留在公司附近的?唯有产业社区推出了恰到好处的活动,才能留住打工人的脚步,让大家在下班时间依旧愿意停下来,才能做到社区让居民有了归属感和认同感。
所以,回归标题的问题,产业社区何以加码幸福?最重要的还是把产业社区的“触角”真正伸向了居民心里。一个幸福感爆棚的产业社区,可能辖区里的企业都是厉害的企业,能够开出令人心动的offer,除此之外,社区再添一把“幸福之火”,显然也能让企业更留得住人。真正幸福的产业社区,应该是一处让居民想多停留些时间的美好家园。